新课程呼唤美的语文

2009-09-30 05:25仲海燕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仲海燕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品啜语言美,领略自然美,感悟形象美,体验意境美,培养创造美,充分展示教材中美的魅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其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渗透美育 培养美的意识 发展审美心理 提高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尤其是我们的苏版国标本,可谓图文情并茂,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主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起学生的审美心理,让学生在对这些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一、咀嚼文字,品啜语言美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更是精妙绝伦,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朗朗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笔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撼人的人文美;有的铿锵有力,掷撞出一股凝重美。如《世界多美呀》,文章以一只刚出壳的小鸡的视角来描绘这个世界,语句优美清新,字字叮当有声。“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三个词语是全文的灵魂,凝练出世间醉人的美景,使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直觉得语言材料,以它特有的极强的感染力,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去探索,去感受这些美言美语的无穷魅力,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营造情境,领略自然美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如:描写日月星辰的《鲜花和星星》《夕阳真美》《云房子》等,描写山川草木的《春笋》《春到梅花山》《咏华山》《台湾的蝴蝶谷》等,这些课文中描写的事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我们可充分利用幻灯、影视、录音等辅助手段,让课文中的画面、景象、情感跃然眼前,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声音,为学生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沉浸其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体会、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斟酌言行,感悟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孔繁森、大禹、达尔文、居里夫人、梅兰芳、怀素……他们对事业、对科学、对真理、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就该引导学生好好斟酌他们的言行,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判断、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心灵。学生从而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自觉审视自己的内心与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实现了“文道结合”的教育目的。

四、诱导想象,体验意境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者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如《江南》是一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质朴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教学时,我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鱼儿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这些景物若画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荷叶间露出一张张粉红的笑脸,那是亭亭玉立的荷花。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最后点出最美的是画面上没有的采莲姑娘。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把作品描写的内容再现了出来,进入了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从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五、提高升华,培养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如《雨点》,文中介绍了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看出雨点的活泼可爱。雨点不只是落在这些地方,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语言文字材料,让他们从中发现雨点还会落在其他地方,先说一说,然后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写儿歌。不多长时间,一首首生动优美的儿歌就从这些小诗人的手中诞生了。这样的教学,于师于生都受益匪浅。

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美育,就要紧扣教材中的精彩语言,刺激学生的知觉形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得到启迪,心理上产生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课堂上形成轻松沸腾的氛围,在强烈的情绪感染和心灵震撼下,激“愤”发“悱”,使学生真切的感知美,成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赣榆县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