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009-09-30 05:25马文香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百草园感情目标

马文香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开发智力,情感熏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艺术,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因素的依据

(一)传统教育的情感性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宋人李格非说,好文章“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巴金在给一个读者的题词中说:“我不是作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的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可以说,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感情,或感情淡薄,那是无法进行语文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的情感性

从语文的教育目的看,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基础课。我国古代早已提出“知情意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教育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写进了大纲。

二、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有助于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

情感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认识内容,反映社会进步要求的情感才成为有积极意义的精神力量。

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时,有的学生问“陶渊明生活的地方这么偏僻,交通不便,有什么可陶醉的?”诚如鲁迅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一面隐居,一面并未忘世,自比“羁鸟”、“池鱼”,也有冲破樊笼之意。教师的这番点拨,疏通了学生思想感情的渠道,使他们懂得学习语文不仅要领会课文语言表层的意义,更要把握作品、作者创构艺术境界的深层内涵,还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才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有助于发展智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伴随思维出现的情感活动比直接感知和想象引发的情感活动有更为深广的认识内容。

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导学生直接感知百草园描写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多姿多彩的景和物等等,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情感活动,但认识仅限于此,情感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因为思维能间接反映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从而引起复杂的情感活动,从“达理”到“通情”,所以在这些景物和人事活动中不仅是用思维在“反复推求”揭示“园”与“屋”的对比关系(“乐园”与“最严厉的书塾”)因果关系,而且写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批判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百草园感情目标
学校里的“百草园”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