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

2009-09-30 05:2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直观趣味性历史

祁 云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借助语言和情感营造氛围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诙谐的语言,把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课中,在讲到“南京大屠杀”一目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画面,了解实情;再通过富有激情的讲述,描述日军的惨无人道、丧心病狂,中国人民悲惨、凄凉的处境,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以及对日本军国主义反人性、反道德的仇恨。

二、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直观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实物和图片往往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所学内容,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应用于教学中,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影、录音、录像、微机演示,扩大和改变了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了视听效果。尤其是PPT的应用,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它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在教学中,可以大量采集网上资源,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如《石窟艺术宝库》、《文字的演变》、《宋代的社会生活》。这些课件恰到好处的运用,弥补了课本的局限,扩展了教学资源库,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兴趣更浓厚,培养的能力更加全面。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青口三中

猜你喜欢
直观趣味性历史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新历史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