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病理性语言的成因及预防化解对策

2009-09-30 05:25李嘉贵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病理性心理语言

李嘉贵

教师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在教师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然而,近年来由于教师使用语言不当或者使用病理性语言从而引起教师与家长的冲突、导致教师与学生对立、甚至造成学生严重身心伤害的事例频频见诸报端,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媒体及很多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语言暴力”。

所谓语言暴力,是指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上面所指的语言之外,还有一些诸如与人交流中使用命令式语言,或者虽未达到语言暴力的程度,但同样造成交流对象的不满抵触,甚至引起误会与纠纷的语言存在。故而笔者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上,把这些语言通称为病理性语言。

病理性语言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严重影响师生关系,而且严重伤害学生心理,危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它像病毒一样四处弥散,严重污染着教育环境。因此,有必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治理。

一、教师病理性语言的成因分析

1.教师自身修养的缺陷及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是病理性语言泛滥的内在原因。病理性语言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教师素养的缺陷应是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教育理论素养低,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在急躁情绪的支配下,有时难免“口不择言”;教师师德修养欠缺,缺乏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的自觉,对学生缺乏爱心,不能耐心的对待学生问题;认识模糊,不了解或者不愿了解病理性语言对学生构成的心理伤害,甚至还以“出于好心”“对学生负责任”等托词为自己的行为寻求依据;长期工作过程中养成的不良语言行为习惯,使教师对学生讲话态度差,一张嘴就是命令式、谴责性语言,而且容不得学生有异议,学生态度稍有不好或有言语冒犯,教师便会勃然大怒,言语失控。

2.教师角色定位和工作特点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是病理性语言产生的外在原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角色定位,使得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教师时刻感受着来自社会的、家长的、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监督,这给了教师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现行教师管理体制中大量引进入了竞争机制,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等等。竞争机制在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教师评价机制不尽科学合理,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优秀率,家长唯分数是论,把分数当作衡量教师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其结果,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分数压力。

社会学家陈伟说: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映。教师承受的各种压力长期累积,则必然要寻求宣泄,学生自然就成了教师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调皮鬼”,因为常常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便自然成了教师语言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病理性语言问题的认识不清,管理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病理性语言的泛滥。病理性语言对学生的身心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伤害是隐性的,不像身体外伤那样直观和醒目;这种伤害的效果并不能立即显现出来,而是缓慢地、持续地对学生产生着影响。正因如此,这一现象没有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法规;即使学校管理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监管、取证比较困难,很难对违规教师形成实际的教育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病理性语言的泛滥。

4.学生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的淡漠,为病理性语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学生年龄小,在教师面前处于弱者的地位,来自教师的言语伤害,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默默地承受或消极反抗。因此很多教师在自己的语言伤害了学生之后自己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常常以“恨铁不成钢”“爱之深,责之切”来为自己开脱。教师的病理性语言伤害行为既没有受到来自学生的反抗,也没有对自己造成什么损失,所以难以引起教师的警觉和反思,不利于教师认识和改进问题。

二、教师病理性语言的预防化解对策

1.健全法规,加强监管,形成教师病理性语言外在约束机制。教师病理性语言影响之深,后果之严重,都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了。而治理教师病理性语言,仅靠教师的自觉或学校管理者的倡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予以治理。因此,国家要通过立法手段,对教师的语言进行规范,并对教师的语言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净化校园语言环境。近几年,教师病理性语言问题已经在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引起了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法规。山西阳泉教育局和天津河北区教育局通过规定“教学忌语”的方式解决教师病理性语言问题,《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则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这些制度必能有效解决教师病理性语言问题,值得推广,同时希望这些地方性制度、法规能够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法律中得到体现。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首先应注重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要从师德的高度认识病理性语言问题,将教师的品行修养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并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并针对学生承受能力选择批评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提高教育的效果;还要注意培养教师健康的个性品质,教育教师善待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的无知,理解学生的心情,养成乐观、开朗、自信的个性。教师有了健康的情绪、平静的心态,就不会什么事都迁怒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遏制了病理性语言的出现和蔓延。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建立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指出:“目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中有80%以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大都来源于教师承受的压力。因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应建立教师心理干预机制,通过外部制度调解,降低教师的压力;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教师自我调整;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让教师了解一些心理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通过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等,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4.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合理评价教师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病理性心理语言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心理感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