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条约》分析美俄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2009-09-30 05:25王卫东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美俄俄国

王卫东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10月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5月,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议和。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以后,英法两国公开侵略中国,而美俄两国则是伪装中立,进行“调停”。最终四国一样,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增开了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此时,即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扩大国外市场,以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那么此时美俄两国的情况如何呢,他们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以下就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19世纪中期,美国也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独立以后的美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双方虽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却有很大差异,并存在着矛盾。双方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市场问题。而此时美国南北方的经济都在以不同方式迅速发展,矛盾也随之日益显露和不断激化。随着大批新兴企业(如矿山、钢铁企业、冶金企业、燃料企业)的新建和机器制造、纺织等行业的出现,北方资产阶级急需保护国内市场,保障原材料供应,另外就是需要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相反,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和控制国家政权,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批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工业品,因而主张降低关税,扩大进口。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当时美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这样,就迫切需要扩大中国市场,成为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动机。

与英、法、美三国不同的是,19世纪中期前后,俄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当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严重限制;而农奴主为牟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是当时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强迫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打开中国市场也是当时俄国的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美俄两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就是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但是,这项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从1861到1865年,美国经过内战,废除了南方奴隶制,在同一年,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自的市场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美俄俄国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美俄聚焦东南亚
美俄开启太空逗留一年和双胞胎试验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