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下的道路选择

2009-10-09 03:22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4期
关键词:亚洲经济

汪 宇

摘要:尽管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区间中,全球经济失衡对于中国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好处。然而隐藏在全球经济失衡下的风险却很容易被繁荣的表象所掩盖。尝试揭示这种风险并对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风险给出建议。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美元硬着陆

中图分类号:F1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008-02

0前言

全球经济失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提出的新概念。2005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在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一避免相互指责》的演讲中正式使用了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一词。拉托在演讲中指出,全球经济失衡是这样一种现象: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拉托还进一步明确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这一轮全球经济失衡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中国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稳定的政治环境、坚挺的币值和廉价的劳动力要素这些国际投资者理想中的投资环境缺一不可的特质吸引了蜂拥而来的境外投资者,事实上成为了现阶段全球经济的“世界工厂”,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场全球经济失衡最大的顺差国和债权国。从表面上看,中国正从这轮全球经济失衡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国外旺盛的直接投资和商品需求提供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很大一部分动力。然而,全球经济失衡毕竟是一种非均衡状态,不管是通过政府主动的政策措施还是借助市场自身的力量回到均衡,如果这种调整是以一种剧烈的方式发生的话,中国将面临巨大的调整风险。如何认识和应对这种风险,有赖于对这一轮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进行深入的探究。

1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

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运行失衡状态,牵涉到几乎所有主要的经济体,因此用单一的因素很难完整的解释世界范围内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经济失衡现象。学术界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众说纷纭,但却可以大致概括成以下三类。

1.1美国与中国政策制定者的失败

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不是源于美国政府紧缩本国需求的失败就是源于中国对本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失败。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因为减少了政府储蓄而加剧了贸易赤字。由于维持长时间的低利率,美国货币政策促成了房市的大涨。私人部门由于虚拟的财富效应而减少储蓄,没有考虑到房市可能在瞬间就崩溃的风险。不仅如此,美国资本市场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储蓄,这些资金不是用于直接投资,而是为私人和政府部门的过度消费融资。中国没有致力于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加内需,而是满足于实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低汇率的“贸易主义”政策维持本国经济的高增长。

1.2美国向中国的要素聚集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集聚,是要素集聚这种全球化经济的特有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全球化要素流动使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集聚了大量的国外要素,与其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进行生产出口;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构造了全球的低价供应平台。美国等发达国家从国际投资中更多获利,从而导致这些国家更高的消费和更大的贸易逆差。具体来说,要素和生产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集聚,必然导致其出口能力的迅速提高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中国等亚洲国家迅速提升的出口能力,实际上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各类高级要素在这一地区集聚的结果。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投资增加了其高级要素的收益,扩大了其财富积累和进几的能力。

1.3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遗留下来的“特里芬两难”没有因牙买加体系的建立而得到根本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实行的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资金流动受到限制,使得国际收支逆差国无法通过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或外部资金流入来缓解国际收支状况,而只能通过成本巨大的支出增减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这使得各国在与其它国家的经济交往中追求国际收支顺差,积累美元储备。而美国只需要简单地以输出美元的方式来弥补逆差。在牙买加体系下,大部分的东弧国家事实上仍在延续着原有的布霄顿森林体系。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的边缘化和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客观上仍然要求这些国家积累大量美元以备不时之需,从而促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

2中国面临的挑战

尽管这种失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良好的增长模式:美国长期的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需求动力,而中国大量的并不断增长的经常项目盈余给全球经济增长充足的供给。通过给其他国家的出口提供一个皆大欢喜的市场,美国为其他国家追求出口拉动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然而这一切都可能在瞬间就不复存在。如果对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可维持性和美国政府是否会对现有的不均衡采取调整的质疑开始出现,为美国双赤字融资的境外资金可能瞬间抽走。如果这种资本项目的盈余变成平衡,就要求美国的经常项目的赤字也要回归平衡。资本流出意味着对美元资产的减持,由此导致的包括房地产的美元资产价格下跌将使美国居民感觉不再富裕。并重新开始储蓄。同时。资本流出也将使美元贬值,更高的进口价格将导致“进口通胀”,最终有可能迫使美联储把利率提高到现在难以想象的高度。这一切都将促使美国走进一轮极大的萧条之中。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国能及时对美元进行贬值促进出口,那么美国经济的萧条将得到缓解。然而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对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需求将被转移。

亚洲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主要的风险是美元可能硬着陆进而引发美国经济增长的大幅减缓,特别是减缓了美国净进口需求的增长。届时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需求的剧烈紧缩将不可避免。如果境外流入资本抽走所有的资金,美国资本项目鼐余对GDP的比值将下降6.5个百分点,根据收支平衡的原理,这就要求经常项目盈余也要迅速恢复平衡。这种金融层面的冲击将使美国的需求,特别是净进口需求下降6.5个百分点,考虑到世界经济现在维持5%的增长率并且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世界的总需求将下降三分之一。需求下降导致的第二轮的投资的下降将更加恶化总收入和就业。这将有可能成为重大的世界经济紧缩事件。

美元的硬着陆对开放程度较高并且出口极大地依赖美国的国家造成最大的伤害,其中最大的受害者理所当然是中国和日本。根据2007年的数据。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在众多国家中高低不等,包括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东亚经济体的这一数字为25%,而在欧元区和日本。这一数字仅为3%。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盎格鲁撤克逊

经济体,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韩和泰国在内的规模较大的东亚经济体,中国和拉丁美洲这一数字则处于中等水平。总的来看,东亚经济体比拉丁美洲更为开放,与美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3中国的出路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风险,本文主要有如下6条政策建议:

(1)人民币应该继续对美元升值从而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减少中国由于美国经济的突然恶化所要面临的风险。在更大的调整压力积聚之前,允许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的范围内波动将有助于缓和美元的信心危机从而给予央行所需的更大的货币政策灵活性。

(2)加快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在美国需求大幅缩减的情况下,这将使中国避免剧烈调整山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且为亚洲国家继续利用比较优势创造条件。

(3)为了抵消人民币升值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紧缩效应,中国政府必须利用财政政策刺激内需。当然这里需要澄清一些误解。任何一项财政拨款都必须建立在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这种分析包括;某一项目是否是解决具有优先地位的问题的正当支出项目,对这一项目的公共支出管理是否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对项目的或有负债和债务可持续性问题要有清楚的认识。这样的反面教材比比皆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急剧的财政扩张就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尽管如此,面对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仍然需要财政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4)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放宽信贷限制,进而降低积累大量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这最终将解决中国的储蓄和投资的不平衡问题。然而,由于这种需求机制只能在比较长的时间区间内发挥作用,而美元的硬着陆在短期内就会给中国出口带来冲击,因此对于纠正需求缺失来说这种措施的效果在短期内不会很大。事实上,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措施将增加调整过程带来的破坏效应。这样的对国内金融发展的考虑和以往亚洲对整合地区金融市场的重视大不一样,以往整个亚洲更重视“亚洲储蓄在区域内的流动”。现阶段,以持有美国国债方式从亚洲流向美国的资本以国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回流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如果把相同数量的资本从中国储蓄者流向中国投资者,将不会对经常账户余额有任何的影响。换一种说法,这种尝试阻断亚洲储蓄向美国的流动而留为己用的做法将不会对全球经济失衡产生任何重大的影响。

(5)由于美元硬着陆的冲击所带来影响的差异以及亚洲各国政策空间的不同,客观上要求亚洲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浮动。特别是由于美国经济放缓给亚洲各国带来的冲击和留给各国的补偿性政策范围的差异,这种货币安排上的调整也就相当必要。认为整个亚洲的货币兑美元的集体升值是有道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限制亚洲各国货币内部的汇率浮动。

(6)尽管第五点建议认为亚洲各国应该拥有更大的政策自主权,但如果面对这种冲击的调整是在亚洲各国政策协调下进行的,那么这种调整就将更加容易和有效。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国对亚洲国家货币集体升值以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因为这两种政策都存在先动优势和搭便车的问题。完成亚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共同努力和在金融发展上的协同合作也是相当必要的。另外一个可行的关于国际政策协调的建议就是亚洲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外汇储备互相透露的协议,从而有助于外汇储备调整的有序进行,降低外汇资产重组所带来的不稳定风险。

猜你喜欢
亚洲经济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全新的亚洲市场——东盟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