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花年度:质量监督新话语

2009-10-09 09:56
中国纤检 2009年9期
关键词:纤维制品纤检棉花

之 剑

记者从酷热的北京赶到秋凉般的银川,确有跨入新棉花年度的感觉。为确保棉花及絮用纤维制品质量,8月11日,全国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工作会在银川市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纤检局(所)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出席并讲话。

翻开中纤局陆阳局长的工作报告,“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谋求新发展”的题目立即映入眼帘。这正是本次会议的主题重心。

特殊的背景:“质量和安全年”

蒲长城副局长在讲话中指出:“纤检工作是质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纳入到国家和总局开展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之中,总局对纤维检验工作专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纤检部门务必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紧密联系纤检工作实际,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推进纤检部门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在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代表们在讨论中也关注到“质量和安全年”的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把2009年确定为全国“质量和安全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质检总局率先行动,成为这项活动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动员大会。在全国质检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视频大会上,主持会议的支树平副局长宣布,“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在全国质检系统拉开序幕。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发表动员讲话。他指出,全国质检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质量和安全年”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作为当前全系统的首要任务。

陆阳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部署在全国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这对纤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认识到,自身任务的艰巨性和形势的复杂性,也使得纤检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多的考验。

显著的成绩:从中深化新经验

一年来,全国纤维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代表们对此获得了共识:陆阳局长在工作报告中肯定了上年度的工作成绩:一是切实履行棉花质量监督职能,维护棉花市场秩序稳定;二是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三是深入推进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四是保质保量完成棉花公证检验各项工作;五是基础性技术工作取得新进展。

陆阳局长指出,“一年来,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这些是纤检工作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有益体会,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和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下去。”

——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纤检工作全局,才能在工作中逐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更加深入全面地履行职能。

——只有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保障安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才能找准纤检工作方向,实现纤检工作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服务纤维产业经济、纺织行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才能持续巩固纤检工作地位,并不断拓展纤检工作领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只有始终坚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狠抓队伍建设,才能为履行职能提供坚强的制度和组织保证。

——只有始终坚持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廉洁从政,才能不断增强纤检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保证纤检工作有更大作为。

新挑战之一:棉花质量监督工作形势依旧严峻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棉纺行业整体回升的态势已基本明朗,但纺织服装出口仍未摆脱下滑趋势,国家对棉花方面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稳定棉花生产和保护棉农利益上。通过2008年度的市场洗礼,棉花加工企业更加理性,棉花收购趋于谨慎,市场秩序不易出现大的波动,外部环境有利于通过相关措施提高企业的棉花质量意识。同时,受限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从事棉花收购、加工和经营活动,其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率低的特点使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中更加灵活,从而与大部分小纺织企业形成了互惠互利共同体,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掺杂使假和“两小一土”等质量安全隐患,且点多线长,易受地方保护,管理难度相当大,这种局面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检局路伟局长谈道:“从去年工作情况来看,棉花质量监督检查中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大规模收储国储棉后,一些新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比如重公检、轻监督的观念依旧存在。”

江苏省纤检局马俊岭谈道:“很多机构普遍感觉到,对于新体制企业监督检查存在很大难度,证据不好掌握。而其在监督检查中仍然沿用老的检查方式,缺乏对于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内容的深入研究,对于仪器化检验数据的分析和企业仪器设备原理方面的研究也没有跟上。”

中纤局棉花质量监督处王丹涛处长在分析问题时谈道:“在国储棉收储暴露出的加工企业存在大面积质量问题上,反映出部分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存在敷衍了事、能力不足、包庇纵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纤检机构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克服思想上不统一、工作上不扎实、重形式、走过场的错误做法。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挑战之二: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任务更艰

自2001年“黑心棉”打假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纤检系统全体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负责的精神,克服了力量严重不足等各种困难,付出了超常的艰辛和努力,目前,公开的、成规模的“黑心棉”制售活动已得到有效遏制,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总体而言,絮用纤维制品质量问题尚未得到根本、彻底的解决,“黑心棉”还存在阶段性、局部性反复的隐患,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中纤局孙会川副局长认为:一是打假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虽然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推行集团购买质量监控制度,但目前真正全面实施的仍然只限于高校领域。同时,其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研究不够。二是纤检机构自身队伍规模较小,执法力量单薄,与质监系统、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又没有有效建立起来,面对大量的点多、线长、隐蔽性强又常常行踪不定的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工作起来难免力不从心,力量捉襟见肘,打假工作常常出现死角和盲区。三是对絮用纤维制品及再加工纤维生产加工企业(业户)底数不清。现在虽然对高校集团购买供货企业的底数和情况基本上掌握了,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局部,总体而言,我们对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对近几年引发问题较多的再加工纤维加工企业的底数、基本情况还是不甚明了,动态变化不完全掌握,工作中常常呈现盲目性,针对性、目的性不强,影响了工作效能的发挥。

中纤局法规处处长王海宁谈道:“一些地方机构在打假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于中纤局部署安排的一些执法打假工作,以及中纤局发布的一些质量监督工作制度规定,部分地方机构、甚至是一些省级机构落实不到位,以至于一些工作常常需要依靠中纤局督察督办才能推动,工作的执行力存在问题。二是怕承担责任,工作中出现推诿倾向。

新挑战之三: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

中纤局张克才副局长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指出:2009年度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推行阶段的最后一年。我们要看到,2009年改革推行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09年度不会有2008年度的收储规模,新体制企业送检量可能会受到影响;部分前期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改革推动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时候,老体制企业、无证企业将会重回市场抢占资源;对于新体制企业以外的加工企业完全退出市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和时间表;如何使纺织企业真正将HVI检验数据应用到纺织配棉中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同时,工作质量监控等方面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工作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对新体制棉花企业的监管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意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都给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新挑战之四:公证检验工作有效性还要进一步提高

纤检系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经历了国储棉的大量收储后,棉花公证检验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越来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当前,全社会对质量问题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专业纤检机构的工作质量也备受瞩目。

代表们普遍认为:从发展的经验来看,检验结果的客观、真实、准确无疑是我们的公证检验事业得以延续的根本,是我们开展检验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而当前不少地方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任其扩大,必将影响检验事业的深入发展。如部分机构只重视公证检验数量,忽视公证检验作用的问题。

许多代表认同陆阳局长在报告中分析的问题:在工作中缺少通过检验数据分析质量状况、指导工作的意识;有的地方工作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造成检验人员长期加班加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地方缺乏提高工作质量的自觉意识和有效措施,工作质量保证机制、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如果任其蔓延,将对我们事业的发展不利,我们要深入分析成因,认真研究对策,果断加以解决。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谋求新发展:会议精神重在落实

蒲长城副局长表示完全同意陆阳局长的工作报告,强调重在落实,并在提出几个问题希望代表们讨论时予以关注:

——以棉花公证检验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要认真研究一下如何充分发挥公证检验的作用和效果,研究如何深入落实各项制度。100%的覆盖是否就意味着已经实现100%监管?棉花方面已经取得了这样的经验,要尽快研究棉花公证检验制度对其他纤维方面的借鉴作用。

——要下决心有效整治棉花和絮用纤维制品质量违法行为,坚决推进区域性的综合治理。从整治到规范,从规范到发展。要把棉花质量和“黑心棉”问题多发区域监管好,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方面,要认真研究用棉企业用大包棉的积极性。完善相关标准和制度,免费向企业进行宣贯培训。针对重点地区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今年国产HVI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要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

——利用这次会议,我们不仅要研究布置好新年度的工作,更要着眼于总结我们多年来的形成的好的经验,分析我们面临的新的形势。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研究如何完善我们的工作机制,确定我们的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棉花质量安全,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孙会川副局长在大会总结时提出要求:一是各级纤检机构要学习好长城局长的重要讲话和陆阳局长的工作报告。首先是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同时要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讨论,要使每个人对领导的要求、面临的形势和下一步的工作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贯彻落实好。要制定专门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把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要切实把责任落实到职能部门,落实到人,把已确定的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工作的各项任务扎扎实实地抓实抓好,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棉花质量不断提高和纤维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纤维制品纤检棉花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棉花是花吗?
棉花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