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四宗最”

2009-10-14 06:37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8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常识高考作文

百 灵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都会受到特别关注。不仅因为它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而且这道题目还蕴涵着无数“鉴赏性”。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专业、枯燥,几乎人人都能动笔,人人都能享受“下笔如有神”“妙手偶得之”的佳境。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受到众多人士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江苏卷《品味时尚》;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恐怕都难倒了一批考生,也让社会各界人士有话要说。

最“霸道”题:江苏《品味时尚》

赵丽华(诗人):这个题目可以写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对时尚特殊的把握,每个人可以写出自己不同的时尚理解。但是题里面有一个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让写诗歌这点就比较霸道了。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对诗歌还是缺乏评价标准,所以就在现代诗歌与高考考生之间设置人为障碍。“诗歌除外”这四个字就等于堵死了青年一代和现代诗歌唯一的交流窗口。其实在江苏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像韩东,除了写诗也写了许多专栏,我觉得诗写得相当好的人,写作文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如果高考有诗歌作品,能单独由诗人组成阅卷组的话,他们一定能够把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给提出来。

最“不公”题:

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王立群(教授):高考作文的命题,题目应该是所有考生都熟悉的,考生看到题目之后不会感觉摸不着头脑。另外就是要体现这个题目必须是公正的,不能城市的孩子看了会写,农村的学生看了不会写,有某方面爱好的学生会写,没这方面爱好的学生不会写。比如北京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就有可能对某些学生造成障碍。熟悉流行歌曲的考生占考生多大的比例呢?熟悉张韶涵和不熟悉张韶涵的,熟悉这首歌和不熟悉这首歌的,喜欢流行歌曲的和喜欢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的考生,分别有多大的比例?这样的命题对他们中的一些人公平吗?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种题目的命题不够稳妥。

最“颠覆”题:四川《熟悉》

魏明伦(作家):今年的高考题终于颠覆了几十年命题思路:不再引导学生写“虚假”的作文,而是引导学生从写“熟悉”的东西而写出自己的“真性情”,这是个具有颠覆性质的作文命题。作文是文学的初级阶段,而文学的创作准则就是作家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物,所有作家写出优秀的作品必定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上进行创作的,因为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熟悉就是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性情》,而不是脱离生活去乱编,以获取较高的分数。

最“考验阅卷老师”题:广东《常识》

熊丙奇(教授):舆论评论这一题目颇“新颖”,可是我却很为考生们捏把汗,他们的“常识”观会不会不被阅卷者所“欣赏”,而出现“偏离”的问题呢?按照教育的“常识”,作文是不应该有主题先行的要求、观念对错之禁忌的,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所思、所想,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就有了成为好文章的基础。而如果阅卷者没有这样的基本常识,学生们对于常识的表达,就可能出现问题。另外一个常识是,阅读作文,是不能“一目十行”的。据说,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对应这样的作文阅卷速度,一些中学老师也会告诉考生,高考作文尤其要了解成年人的想法,尽量满足成年人的胃口和需求。其中原因是,判定分数高低的是成年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想法”,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见解”,小孩斗不过大人,“想法”必须服从“见解”。这哪是作文,而是成了“攻心术”。但愿高考作文阅卷者,不要犯基本的“常识性”错误,才能让考生大大方方谈“常识”。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常识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回归常识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