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2009-10-14 06:37朱永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8期
关键词:德性人文精神人文

朱永新

现在很多人在讲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讲得很玄乎,我说没有那么多玄乎。什么是人文?人文,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这是我比较通俗的理解。当然不一定是科学的理解。教育,是非常非常缺少人文精神的,而且不仅中国缺少,全世界也缺少,中国尤其缺少。我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曾写过对上个世纪回顾的一些文章,在中国GCD诞生80周年的时候,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中国GCD和中国教育》,我还是为我们上个世纪的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但进入这个世纪后。我发现,我的一些评价,一些判断有问题。我觉得,上个世纪,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检讨的世纪。上个世纪的一百年,人类科学发明,创造成就是空前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我们不能说征服了宇宙,但是已经登上了征服宇宙的新台阶。卫星的上天,登上月球,登上火星,现在很多人已经在策划着到其它星球去开发,在策划怎样把我们地球人送到其它星球去。微观的层次,基因的重组,人的基因,什么病是由什么基因组成,很多疾病,包括癌症,人类的寿命,如果不是意外的话,会有很大的改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基因的问题解决了,基因编码的问题解决了,对人类的生命是很大的改善。袁隆平把水稻的基因解决了,粮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克隆人,可能也很快就会横空出世。尽管它会带来很多伦理的问题、法律的问题,但是它的出世是谁都阻拦不了,科学差不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已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电,我们会怎么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微波炉、电风扇、电烫斗所有东西都是电来控制。但是与此同时,在这个时期,人类的人文精神又如何呢?我们数千年数万年形成的森林差不多被砍光了,全世界的森林,绝大部分是在我们这个时期砍光的。我们所有的河流,五十年前南征北战,双手舀起河里的水,就能喝到家乡的水,甚至于三十年前、二十年前还是清的,但在我们这一代就是天方夜谭的神话,我们差不多已找不到一片净水。我们的空气,也不是很干净,臭氧层的被破坏、空洞,对自然的破坏,在二十世纪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更令人发指的是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死伤的人数,超过历史上很多战争的总和。什么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死伤的人数跟这两次世界大战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实际上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对人类的摧残,世上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有多少人妻离子散。战争的硝烟,还在四处燃起,巴以冲突,印巴冲突还在不断地升级。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人类怎么了?人类是越来越聪明了呢?还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上个月,张家港开了个全国首届智慧学会议,我参加了。我说我不懂智慧学,我就想请教各位专家,人类到底是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变得越来越蠢?他们都笑了。那么,这个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教育在其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很多老师给我们写条子,说都是当官的做的孽,发起战争的是当官的,下令砍伐森林的是当官的,污染河流的、办污染企业的也是当官的。那么,当官的是谁培养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我们教育产生的。一个人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包括大学后的继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但这种影响,不一定是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学校给予的,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学校得到的体现。从文艺复兴时的人文精神,到今天,不是发展了,而是断裂落伍了,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依然白热化。这些国家,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越来越注重人才的政治、经济价值,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大家越来越多地把人作为一个工具,而不是把人当作人。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本世纪初,我们听到了一点民主教育的声音,听到一点人文主义教育的声音,听到了永恒主义的声音,听到了要素主义的声音,这都是教育哲学的几个重要流派,这些所有的流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育要重视人文,把人类永恒的东西,人类的经典,人类的不懈追求,传递下去。什么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让一代比一代的人更有教养,更加文明。但是,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重视科学教育,科学主义的观点,结构主义的理论,高效率的理论,成为教育的主导潮流。各种各样主义的抬头,都是在打着科学精神和科学主义的旗号,打着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经济繁荣的旗号。大家恰恰忘了人文跟科学是人的两翼,缺一不可。一旦失衡,社会就会失衡,人类就会失衡。二十世纪就是我们教育失衡的世纪,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老师真正用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是不是让孩子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去滋润他的心田?没有,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纪是远离经典的世纪,《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没有,因此,他很难区别美丑,很难把握善恶;《安徒生童话》有多少人读过?没有,因此他不知道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孔老夫子有多少人读过?没有,因此,他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甚至于我们有多少教师认认真真去读过孔子,读过苏霍姆林斯基,读过陶行知,没有这样的文化滋润,你很难把人文传递下去。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人类文明断裂的现象。所以说我们缺少人文的情怀。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课堂里不仅仅是把一个知识?一个概念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把一种文化,把一种文明,把一种理念传授给孩子。另外,经典承载人类文明,让文明能延续,让文明能发展。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包括一草一木。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的很多教科书的英雄都是战争英雄,我不是说战争不要英雄,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崇尚什么,应该追寻什么,都是很值得研究的。怎样把人类文明、文化厚度传给我们的孩子,要从新教材,新的基础教育抓起,我认为这个问题还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

对于我们的德育,我曾写过《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就提出一个观点,德育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现在有些人没德性,德性的养成跟知性的养成不一样。我们现在是用培养知性的方法来养成德性。为什么德育效果那么差?德育大纲化,德育课程化,德育系统性,讲是讲条条框框,言之成理。但人的德性的养成,至少有三个基本规律:第一,人的活动,自然的活动,自主的活动,孩子们通过活动可养成德性。人的很多德性,不是从学校学的,不是从课程学的,而是从玩中,从游戏中,从家庭中养成的。在游戏的时候,大家都遵守规则,民主协商。这比你在课堂上讲一万遍要遵守规则,还要有用。为什么?他不遵守规则,他就受到游戏伙伴的指责,他就没有人缘,他就没有游戏伙伴,大家不理他。。一个孩子最痛苦的,就是别人不理他。《小学教师》中那个孩子最痛苦的是其他的孩子不理他。有些孩子在老师眼里被看不起,但在孩子那里,他是孩儿王。他从其他孩子那里得到快乐补偿。没有活动,就没有德性。你在课堂上讲一万遍,孩子都不会听你的。我经常说,权利、责任、义务,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在游戏中学到。我经常开玩笑,我兄妹三个,我是哥哥,后面两个妹妹,做家务,扫地、洗衣服、洗碗,根本不用父母亲去分配任务,反正活在那儿,就你们三个人干。我们毫无疑问,民主协商,我扫地,大妹妹洗衣服,小妹妹洗碗。但有时妹妹也帮我。什么时候呢,我讲故事给她们听的时候。我说我讲个故事,你们帮我扫地。甚至也讲故事,叫邻居的小孩来帮我扫地。建立威信嘛!尊重权威嘛。但我也知道,她们帮我干活,我要奖励大家——讲故事。当然,有好吃的,我自己不吃,你们帮我干活,给你们吃。吃东西时,小妹妹多吃一点。小妹妹小,谁叫你是哥哥?当哥哥的要保护、帮助妹妹,有这个义务。就这样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学到了一些东西。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只能通过游戏去获得。德性能力只能在活动中形成,你只有搞了大量的活动,演讲比赛、读书比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不仅培养了能力,也培养了德性,也培养了人文。第二,要读书。人在活动中形成的体验,只有读书才能找到共鸣,才能上升到理性。孩子们读书是相当相当重要的。我们想搞一套真正让孩子们读的书。小学生有10本、20本的基础书,这10本、20本一定要读,还有一本小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本》。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那里面有管子的名言、老子的名言、孔子的名言,著名的诗歌,著名的唐诗宋词,著名的元曲,精华都在里面。我希望他们能把它背下来。对他们无论是写作、谈吐,还是做人都很有价值。中学生我想推荐100本书,也有10本或20本的基础书目,其中有一本叫《英文名篇诵读本》,我希望我们学英文的学生好好学学,里面有名言、谚语、诗歌、散文、优秀的文献,也希望大家背下来。你要了解西方的文化,你要用英文写作,这些少不了。教师也应该有必读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中国教师必读书目。我正在做,已拿出了初步成果。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和一个不读书的学生一样,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有人文精神、有良好的德性的教师。我有一个博士生,是成都石室中学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现在还在中学教书,一个中学老师能把所有的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都看了,为数不多。李老师能成才的重要原因,他自己也承认,是勤奋。他在人民教育上写了一篇文章,讲了他成才的经过,从教育的浪漫主义,走向教育的现实主义,再到教育的理想主义,其中就讲了他是怎样读书的。第三,就是才艺。过去,我们过多地把它看成一种技能,弹弹琴,唱唱歌,体育特长,如此而已。其实,才艺对一个人的精神的丰富非常有好处。一个有丰富精神生活的孩子,对德性发展往往有好处。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健康生活情趣占领,他没有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他没时间沉迷于网上聊天,他没有时间沉迷于不良游戏,这样的孩子,我们是不用担心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是远离才艺的时代。我们说现代教育远不如古代科举。古代科举制度虽然摧残人才,它也是古代应试教育,但古代的秀才,古代的文人,诗书琴画,样样都行。我们现在的孩子都不行了。幼儿园的孩子还学学画画,学学弹琴,但那是冲着成名成家,是我们的家长冲着找回自己失去的童年,把自己不会的东西,让孩子学学。当看到孩子的发展与自己的希望无望,到小学四年级,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停掉了。能保持30%的,就不错了。到了中学,差不多是斩尽杀绝了。我们学校有多少人在练琴,多少人在学艺?我看了桃源一中的校报,从第一期2000年4月开始,到2002年3月28日,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才艺人才不少,我感到这很可喜。

猜你喜欢
德性人文精神人文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