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2009-10-14 05:02余耀清
中国教师 2009年18期
关键词:子女心灵意识

余耀清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难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果。农村中小学一线教师应该把关注留守学生作为工作的重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呼唤良知正品行

淳朴善良的乡村民风赋予了留守孩子们最初的宽厚与仁义。可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祖父母的隔代溺爱,加上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做点什么呢?

首先,培养学生报答父母的意识。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们常常认为,只要满足孩子们经济上的需求就可以了,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精神上的需求。父母对子女感情依旧,而子女对父母情感冷漠。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利用“三八妇女节” “母亲节” “父亲节”等节日,发动学生给外出务工的父母写信或打电话;感受父母打工生活的艰辛,走进父母的工作与生活,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利用劳动实践课带他们到农田感受父辈们的辛劳。这样,既能抹平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代沟,又培养了他们用行动报答父母的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回报社会的意识。留守青少年学生虽然是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但他们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关注、观察、认识社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实践课或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温暖。通过融入社会,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还可以借助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体,广泛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和“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等政策,使学生在感受党和政府关怀的同时,自觉地形成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春风化雨慰心灵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自私、偏狭的性格,他们在情感及心理上缺乏承挫能力,一旦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了暂时困难就退却了,甚至沉迷于网吧而不能自拔。其实,这不全是学生的过错。试想,远离父母、孤独无助、课业繁重、同学歧视,就连心目中他们值得依靠的老师也常常斥责、讽刺他们,年少的心灵怎么经受得起如此打击?面对这个弱势群体,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同情心、爱心和耐心。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多用言语温暖他;学生孤独无助时,教师耐心地劝解他;学生在失败中叹息时,教师帮他释放苦闷,发动学生帮助他们。要使他们感受到在集体中的尊严,找到心灵的寄托;使他们享受集体的温暖,产生家的归属感。

三、多用赏识慎批评

大多数教师对留守学生是爱也多,恨也多。父母不在身边,孤独无依的孩子,怎不令人爱怜?可正是这个弱势群体往往给教师添了不少麻烦。离家出走、上网游戏、打架斗殴……教师几多无奈却又无法回避,怎么办?笔者以为,应多用赏识、慎用批评。教师要主动、细心、及时地捕捉并适度放大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亮点,以生成并确立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心理学研究认为,权威人士的正面期望和赞赏是学生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些留守学生中的 “另类”,何曾享受过几次褒奖?有时,他们鼓起勇气,刻意地展示自己的某一方面的优点,以吸引老师的注意,却不曾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心里怎不沮丧?所以,教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及时、正面地评价、赏识学生。

(作者单位: 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

(责任编辑: 文风)

猜你喜欢
子女心灵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Tomb-sweeping Day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消防意识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