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组织管理的特点

2009-10-19 09:07程远志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关键词:养护管理高速公路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组织管理的特点和现阶段养护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的组成情况。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公路养护经费

中图分类号:U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13-02

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公路养护经费来源于政府从注册车辆中收取的养路事业费,公路养护工作的组织一直是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成专职的公路管理部门来组织实施的,公路养护成了政府行为。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的开放,由项目法人融资建设的高速公路纷纷建成运营。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行业管理和市场管理问题愈来愈显得突出了。所谓行业和市场管理,实际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组织的公路养护的行业管理。行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具体的执行部门是下属的公路管理部门或专职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一部分技术性的工作内容也可能由政府委托的造价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或专门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来实施。

一、养护施工组织管理的特点

(一)日常性的特点

日常性是高速公路养护组织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日常性的特点是由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随时、全天候地为使用者提供周到、优良的服务——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因此,国内很多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养护维修分类时,将日常性养护作为养护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来安排。在养护组织的方式上,也要贯穿常备不懈的特点,以便能充分地满足日常性养护的特点和需求。为使用者始终提供清洁、无杂物的路面。路面出现的坑洞能够尽快地得到修补。排水沟的淤积能够得到及时的清理。路侧的绿化能够得到及时的修剪。标志、标线、交通灯、照明、道路安全设施出现故障和损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这些都是日常养护的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完成工作也比较容易、直接,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不需要配置贵重、复杂的大型装备,也不需要专门的检测和复杂的设计,但是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针对高速公路养护日常性的特点,管理部门往往采取属段化的组织方式。按照50km左右设置一个养护管理单元,随时发生的维修,半个小时左右能够到达现场。

(二)季节性的特点

高速公路养护季节性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气候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高速公路的路容路貌、行车条件和道路病害设施损坏带来阶段性的或集中性的养护、维修需求,有时甚至要付出巨大努力,花费巨大的精力和物质代价来应对季节性的养护工作。如部分沿海地区夏、秋两季台风频发,很容易发生水毁和交通设施的损坏。为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养护部门不仅事先要准备好维修力量,还要在特殊部位预先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往往有3~5个月的降雪期,特别是雨雪交加的情况,路面极易结冰。在冬季来临之前,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不仅要事先准备好除雪、防滑的设备和材料,还要建立一套预报和紧急处治的管理系统,以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除此之外,排水设施的清理维修、绿化的修整、路面坑槽、裂缝的修补,甚至沥青路面的维修等工作也都有极强的季节性。季节性的特点,给养护施工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养护工作分布不均衡,不仅造成了资金、人员、材料使用的不均衡,养护装备配置也带来了很多困难。如北方地区,大批的专用除雪设备夏天用不上,而大量的绿化设备冬天又用不上,这无疑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养护成本。高速公路养护工作要结合地域的气候、交通的需求充分考虑季节性的特点来组织。人员应该是一专多能,装备是一机多用,以此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养护成本。

(三)突发性的特点

在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中,应对突发性的事件,采取紧急抢修措施,尽快恢复交通的工作是经常发生的。这就要求养护维修的组织应能适应突发性抢修的特点。交通事故和其他原因造成路面、交通设施的损坏,往往是突发性的。除此之外,水毁、泥石流、塌方、雪阻、强沙暴等恶劣气候引发的交通事故极有可能是连锁的、此起彼伏的发生。控制现场态势,疏通救援路径,排障、清理和抢修、恢复是养护、管理部门重要的职责。这些事件的出现,对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来说,是事先不能预料的或不能准确预料的,特别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时间、地点、因由、程度等事先都不能确定。但对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该做好任何事件随时发生在任何路段上的准备。养护、维修组织要能够适合这种突发性抢险的需求。人员、材料、设备和指挥调度系统应该是常备不懈,还要有应对的预案。一个好的组织,应该在属段有一定的应急抢险能力。路网内还应该有随时可调动的机动和支援力量,除此之外,高速公路沿线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也应组织起来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后备力量。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道路交通的主动脉,担负着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重大责任。要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除了做好人员、材料、装备组织工作之外,管理部门还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应急、抢修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作为专项抢险资金,不发生的时候备用,发生的时候动用。

(四)流动性的特点

在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中,相当一部分工作内容是通过流动性作业的方式来实现的。清扫、保洁、除雪、防滑等项工作是流动性作业,这是一种养护设备在行进中完成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虽然需要养护机械停下来工作,但停下作业的时间较短,而行走却占有更多的时间。这种作业也属于流动性作业。如为沿线的树木浇水、喷药,草坪修剪,路面坑槽修补,残缺标线修补等等。高速公路养护,提倡机械化养护,除了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考虑了适应流动性的特点。在高速公路上用人力车为绿地浇水或采用人工方式除雪,既无法保证作业安全,也难以保证道路畅通。高速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保证道路畅通,选择流动性作业的方法也是考虑了尽可能保持道路畅通的需求,在保持交通不中断的条件下,要考虑过往车辆的安全及作业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就要采取适当限制交通的措施。受到限制的交通通行条件是相对不利的,在不利的通行条件下要保证安全,首先就需要限制措施是严格的、法定的,始终有效的,不仅养护作业人员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能被过往车辆很准确地认知、理解,且有足够的采取措施的距离。养护施工组织要适应流动性作业的特点,不仅要在装备配置上走机械化养护的路,在作业方式上也应有一套有针对性的作业组织方法,其中包括行走方式、作业方式、安全措施等等。

(五)多专业的特点

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作呈现了典型的多专业交叉的特点,这是因为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种多学科、多专业技术的集合体,除了各种日常性的养护工作之外,养护管理人员所面对的还有千变万化的气候和环境,各种各样的车辆和装载的意想不到的货物。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能否成功地处理复杂问题,不仅要求养护人员具有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拥有能够应急的多种手段。有些意外事件,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的损失,还可能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如高压、有毒液体泄漏、河流水源污染等等。因此,高速公路养护队伍应是一支现代化的、多兵种、多专业技能集成的快速反应部队。道路、结构工程和交通工程是养护工作的主专业,除此之外,材料科学、检测技术、气象、水文和地质科学、生物园林、环境工程、水力学、工程机械、通信电子、计算机、法律、金融和管理科学都是从事高速公路养护所应备的专业技能。养护施工组织的这种多学科、多专业集成的特点,仅靠一专多能是不够的,这就提出了养护管理市场化、社会化的问题。路况调查、设计、预算、绿化、规划、检测、评价、财务审计等都可以选择有资质的社会单位来从事,而并非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管理部门自己组织实施。

(六)高风险的特点

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一项时刻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养护安全作业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日常养护作业——流动性和临时性的养护作业是不关闭交通的,高速的交通流和复杂的现场作业环境构成了养护作业安全高风险的特点。高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组织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过往车辆的原因。作业组织是很重要的,要做到万无一失也是很困难的。所有在路面上的作业,都要按规定正确设置作业标志,但要保持这些标志的指示始终是正确的,难度就比较大。比如:有长途驾车的司机困倦了,没能看清作业指示,一路闯到作业区中去了,就算他没有出大问题,及时停住了,一系列作业指示标志被他撞坏了,若一时不能正确恢复,后面的车再源源不断上来,危险就相当大,特别是在视线不好的夜间。在路面维修季节,经常发生作业现场夜间不能撤除的问题,因此,几乎每个夜晚都有设施被行使车辆损坏的事件发生。过往车辆的原因是难以人为控制和无法事先预料的原因。司机的疲劳状态、行驶车辆的安全状态,所载货物、道路性能、天气情况以及其他车辆的原因都有机会使行驶车辆失去控制,冲进作业现场。因此,完全避开这种风险是相当困难的。高质量的路面、行车秩序好、车辆状况好、临时性的维修少、作业现场秩序好、标志指示清楚、养护安全作业的风险是可以降低的。养护部门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养护安全作业的风险降低。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21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结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作者简介:程远志,男,供职于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道路改造设计和市政道路设计。

猜你喜欢
养护管理高速公路
西宁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道路绿带路缘石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的作用
高速公路与PPP
GPS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