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技校,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2009-10-19 09:07潘学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5期

潘学军

摘要:随着“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社区,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机关、学校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已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关键词:学习型技校;教师发展平台;学习型城市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81-02

随着“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社区,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机关、学校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已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培养技能人才摇篮,作为传承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技工学校,更应率先垂范,争创学习型学校,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学习型学校的内涵

学习型学校是由学习型组织理论引申出的一种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学习来推动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个体价值,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学习型学校具有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它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广大教职工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来实现个体价值,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

学习型校园中的学习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更不仅仅为了考试、晋升,而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要通过学习来“洗脑”,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理念;通过学习来“充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自身素质,提高竞争竞争力;通过学习来“提升”,成为学习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创建学习型技校的现实意义

技工学校的师资现状与当前的办学要求相去甚远,亟须通过创建学习型校园来加以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校内部缺乏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前几年,技工教育普遍陷入低谷,学校经费困难,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同时,由于招生困难,教师们普遍感到前途渺茫,无心深造和学习,即使部分教师进行函授学习,也仅仅是为了拿文凭。人事部门虽然年年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也只是发一本书,然后开卷考试,仅仅流于形式,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二是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作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教育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才能培养出掌握现代科技的技能型人才。目前,由于部分学校缺乏激励机制,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存在着知识严重老化的现象,出现了很多新型专业、新兴学科无人能教的不良局面。三是部分技工学校存在着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县办中级技工学校,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校之初,多数教师是从普教调入的基础文化课教师。在随后几年,虽有部分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但相对比例较少。随着学校人员定编,很多学校近10年来几乎没有补充进新鲜血液。教师中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一现状已经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壮大。四是“一体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为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技工学校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体化”、“双师制”等先进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而能够担当“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创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已成为事关技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创建学习型技校保证机制

1.营造良好的学习型氛围,建立导向机制。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的,所以学校要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首先,学校应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和场合,把“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观念,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全新理念,把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充电就会被时代淘汰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中。使置身于这种氛围和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无形的学习推动力。其次,学校领导应成为带头学习的楷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教职工,只有一个勤奋学习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支不断学习的教师队伍。

2.制订相关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人总有一定的惰性,教师也不例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教职工学习积极性的保证。学校应通过制订教师培训规划、考核办法等政策,引导、激励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激发广大干部师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形成人人要学习、人人乐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学校应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做到以水平定岗位,以岗位定收入,向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倾斜,向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教师倾斜。在评先树优、提职晋升等方面,也应向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倾斜。二是制定教师进修学费报销制度。对积极参加学习进修的教师,且达到学校要求的,报销其学习期间的部分或全部费用。对达不到学校规定要求的不予报销。三是榜样激励。对学习效果特别突出,学校应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和奖励。通过树立榜样,营造典型示范效应,来激励教职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实行考核评价,建立保障机制。学校应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使每一位教职工的学习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效果,并定期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对每一位教师的学习情况给出相应的结论;定期举办科研成果、论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的评选活动,展示和表彰教师培训学习成果。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提职晋级的依据。

四、创建学习型技校的着力点

通过以上保证措施,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风气。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与此同时,应针对技校的师资现状,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步伐。学校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快教师知识更新的步伐。一是经常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或部门参观、交流和学习;二是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三是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举行学术讲座;四是鼓励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参加学历函授教育或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以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2.加大“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一是选派部分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全国重点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操作技术,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专业理论。二是选派部分专业理论课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学习操作技术。三是通过校本培训模式,采取导师带徒、互为师徒的方法,使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加大一专多能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学校应根据当前教师结构和对未来专业需求的预测,结合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早动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一专多能型教师的培养。对部分文化课教师,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学或进修,让其在精通所教基础文化课的同时,每人再至少掌握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使每位教师都做到一专多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挖掘内部人才资源的潜力,既节约了开支,又能保证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