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曾卓诗歌《有赠》中的感恩意识

2009-10-21 06:37张翠英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感恩责任

张翠英

摘要:曾卓的诗歌《有赠》记录了诗人出狱后与恋人重逢的情景,全诗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和华丽的词藻,却流露着刻骨铭心的真情实感。诗作中流注着一种与爱情同样亘古弥新的因素:感恩意识。这种感恩不是单纯的感激,而是和知足、反省、责任、勇气与承担紧密相连的。

关键词:曾卓;《有赠》;感恩;责任

在当代诗坛上,曾卓的诗歌是以大胆而真挚的抒情著称的。曾卓写于1961年的《有赠》就是当时一首难得的抒情好诗,这首诗记录了一个囚徒(诗人)出狱后与恋人重逢的情景,全诗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和华丽的词藻,却凭着刻骨铭心的真情实感,给人以催人泪下的情感冲击。岁月流走40多年,再看曾卓的这首诗,我们仍能受到强烈的心灵震颤,原因不仅仅是在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支持、永不反悔的感情,更在于曾卓的这类抒情诗作中流注着一种与爱情同样亘古弥新的因素:感恩意识。

1955年,曾历经战火的洗礼的曾卓被“胡风事件”牵连,突然地失去一切。 从1955年到1979年,他戴着“反革命”的帽子艰难地度过25年。从33岁到58岁,一生中的黄金时光,曾卓在生活的波涛中浮沉起伏。但是,曾卓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曾卓的女儿谈到父亲最后的时光时说:“父亲醒来对我们说‘我从来没有被打败过,我感谢大家,爱大家。”曾卓老人的临终话语道出了他对自己一生的认识,也道出了他内心潜在的一种情感因素:一种基于爱的感恩。就此而言,曾卓历经劫难却仍信念不改,本身就存在一种感恩的成分。感恩于谁呢?曾卓说到的是“大家”,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重读曾卓的诗歌,尤其是《有赠》,我们却看到了诗人清晰的感恩意识。

一、感恩的前提:寻找与招引

作为写给所爱的人的诗篇,《有赠》有着曾卓本真的色彩。曾卓说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雪”的女性的。诗人写这首诗时,与相爱的人已经分别六年,曾卓在《从诗想到的》一文中说:“在一九六一年的十一月,我们终于联系上了。在一个晚上,我去看她。六年多来,我们同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却彼此不知道消息。六年多来,我的道路上是充满了风暴、泥泞……,我艰难地跋涉着。”是的,虽然同在一座城市,却彼此失散音讯,这不是一般的分离,它不仅带着心理的压力,而且承受着政治风暴的压力。作为一个被政治隔离的人,诗人一开始就发出深长的叹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落魄:

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饥渴、劳累、困顿。

此时,诗人非常想寻找一种依靠,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曾卓在《从诗想到的》中回忆此时的情景时说:“她将以怎样的态度接待我呢?我的命运是在她的手中了。”在这种寻找的情境中,诗人远远地看到了爱人窗前的灯光,他这样写到:

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

对诗人而言,爱人窗前的一点光亮如同“生命的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诗人的气质是敏感的,在这个“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心里,这点灯光代表着温情,代表着别人对于他的主动地认可。“招引”一词透露出了作者的渴望和隐隐约约地感动,而这感动是由对方的一点灯光引发的。正是这隐约的感动引发了全诗的感恩基调。

二、感恩的瞬间:渴望与无言

诗人用朴素而细腻地笔触描述与相爱的人会面时的情形:

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你为我开门。/你默默地凝望着我(那闪耀着的是泪光么?)/你为我引路、掌着灯。/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我赤着脚走得很慢,很轻,/但每一步还是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你让我在舒适的靠椅上坐下。/你微现慌张地为我倒茶,送水。/我眯着眼,因为不能习惯光亮/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

可以看出,相会的场面是无言的,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心底的情感却滚滚如潮。长期感情沙漠中的隔离使诗人对温柔与爱已经有些不适应,所以与相爱的人见面时是有些不安的。“如同心跳”地叩门,“很慢,很轻”的脚步,诗人是小心翼翼的,甚至是胆怯的,这种胆怯的感情中混合了对爱的渴望以及突然面临巨大幸福时来不及调适的心态。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对方的温存在诗人心中引起的波动就更大,可以说,此时诗人心中的感激之情是大于幸福的感觉的,“那闪耀着的是泪光么”虽是写对方,但你能说那不是诗人心底的感觉吗?对方对自己的接纳不言而喻,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那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泪光”更表明了内心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动。

三、感恩的反思:欢乐与苦涩

虽然感动,敏感多情的诗人并没有心安理得的享受爱人的温存,而是笔锋一转,时不时地写出自己不安与负重的感觉:

我的行囊很小,/但我背负着的东西却很重,很重,/你看我头发斑白了,背脊佝偻了,/虽然我还年轻。

在这一节中,诗人回应第一节,写到了自己的现有境况。诗句本身是非常轻柔的,但沉重的刺痛感还是在诗句字里行间不时地跳出,这又是诗人对现实处境的一种体验。于是,刺痛的句子不断加入到温柔的诉说中,构成了诗人极为复杂的感恩情怀:欢乐中带有苦涩,苦涩中熔铸责任。而且诗人在感激后更加反观自身,并发出质问:

那么,我能有力量承担你如此的好意和温情么?/我全身颤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

对于一般人来说,从相爱的人得到“好意”和“温情”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曾卓的感觉却是出乎所料,“一杯水”、“一口酒”、“一点温暖”的“好意”与“温情”在他的身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应。究其原因,这与曾卓在“胡风集团”冤案中的遭遇有关。可以说,这段经历使曾卓对人生的温情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在一种唯恐避之而不及的环境中,诗人曾卓却有一位仍然勇于接纳自己的知心爱人,他的感恩之情自然是复杂剧烈。“那么,我能有力量承担你如此的好意和温情么”,诗人开始反问,直逼自己的责任。滴水之恩尚应以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在这样的处境中。所以,尽管此时诗人是落魄的“囚徒”,但诗人的的内心却拥有了丰富的感恩世界。

四、感恩的升华:勇气与责任

如上所言,诗人的感恩之情中有着浓重的承担意识和责任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诗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劫难之后的方向。所以,诗人强烈的感情在诗歌的下一段开始出现了:

在一瞬间闪过了我的一生,/这种神圣的时刻是结束也是开始,/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终于过去了,/你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

在这一节中,与恋人会面的时刻突然变成了一个“神圣的时刻”,与第一节中“生命的灯”的意象相呼应,诗人的感恩之情开始升华。显然,在这“神圣的时刻”里,诗人找到了新的生命的支撑点,因为“你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 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终于过去了”,诗人找到了新生,诗人的感恩之情也强烈迸发:

你的含泪微笑着的眼睛是一座炼狱。/你的晶莹的泪光焚冶着我的灵魂。/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

这是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的情感高度升华。“含泪”与“微笑”、 “泪光”与“焚冶”、“痛苦”与“欢乐”,一系列极富矛盾的字眼显示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也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力。诗中的“你”在这里分明已经幻化为但丁笔下的女神,也是诗人的引路神,只要这引路神还在,诗人的人生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于是,在这里诗人的感恩之情化作涅磐后重生的歌声,留给读者一种厚重而沧桑的遐想。

可见,曾卓在《有赠》中所表达的感恩意识不是单纯的感激,而是和知足、反思、责任、勇气紧密相连的。正因此,曾卓说自己从来没有被打败过,也正因此,曾卓诗中的感恩意识虽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猜你喜欢
感恩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宽容 守信 感恩
“感恩”不“落单”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