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

2009-10-22 09:12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阿长语文课堂思维

黄 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地都积极地进行语文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构建。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我们的课堂互动中也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的收获却不多;小组互动讨论中,一两个人包办,把讨论时间变成聊天时间的情况不少;师生互动中,几个人唱独角戏的情况偏多,大部分同学参与的热情并不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呢?下面我想谈三点。

一、注意问题设计的吸引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一是靠自觉,二是有兴趣。靠自觉,相信有一部分同学做不到,这时我们要靠兴趣来吸引他们。课堂的互动其实就是围绕着解决问题而展开的一种活动形式,从什么角度,采用何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听了一节《阿长与山海经》的公开课,在课堂中讨论分析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老师就直接抛出问题:“课文中写了阿长的哪些事?”先让同学们归纳,然后分小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怎样的人?”因为是公开课,学生还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可以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在后来的师生互动讨论中,来来去去就几个学生回答,可见,这样的互动效果并不好。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来设计问题,同样的互动,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教《阿长与山海经》,另一位教师把学生假设成家政中介机构的成员,让他们去调查公司推荐去“我”家做保姆的阿长的工作表现,并填写考核表。这位教师把这节课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展开调查讨论,学生的角色变了,新鲜感来了,兴趣就不一样,主动参与的热情就高。这样互动讨论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护他们的好奇心,以好奇心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还有在课堂组织互动讨论时,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同样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同兴趣。如《杨修之死》这一课,有这样一个问题“杨修之死是性格悲剧还是命运悲剧”,很多老师习惯把问题直接提出,让学生展开讨论。但初中的学生对“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的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往往思维受阻,讨论起来不深入。如果把问题换一个角度提问:“假如杨修身在刘营,命运会如何?”相信学生应该是有很多话要说,很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在学生讨论充分的基础上再引出“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之类的话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可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这样课堂互动讨论的效果就出来了。

互动式课堂教学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互动,都是为了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形式是外因,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的是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心动”,这才是发挥了真正的内因作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互动教学。所以要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语文课堂互动要注意语文的文化内涵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更关键的是在这活动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如果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动,那是低效的互动,语文的课堂互动中,内在的“心动”比外在的“行动”更重要。“心动”就是一种内显的互动,就是对作品的品读、玩味、思索和感悟等。内显互动的效果一般是不容易看见,不易观察到的,要通过互动后发生的潜在变化,比如学生内心对苦乐的体验,生命的反思,人格的影响等,这些都是语文人文性的一个体现。有些老师上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互动,把课文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抢答,这样形式的互动的确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但这种互动只是为了学习课文而去学习的一种互动,缺少了品读、赏析的环节,学生就少了一种心灵的撞击,“心动”的效果就达不到了,而这恰恰是语文课最为追求的一种人文关怀。如很多老师在上《紫藤萝瀑布》时,在分析紫藤萝瀑布之类的内容,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分析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花哪方面之美,这样零碎地去肢解文章,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写法,很难品读到文章的那种内在美,人文性的目的就达不到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把教学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字结构全教学过程,品味“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品美之前,首先通过师生互动朗读感受文章之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巧妙地裁剪课文,引导同学们感受美文。

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现在我面前的,是这样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一树紫藤萝。”请同学们以赞叹的语调,朗读课文第二段。

(学生齐读)……

在同学们充分感受美文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去品花之美,最后才是写作手法。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教学任务,但余老师的课就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了,而是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一个深层次的内显化的互动,使学生在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方面得到一次感染和熏陶。

缺乏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的互动,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自我反思和互相唤醒的互动,是仅仅停留于形式上的互动,对学生文化品位的形成很不利。我们不单是为了学习课文而去上课,老师应在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深层对话,只有深层对话,对话者才能与本文、作者、自我、他人有效互动,从而实现文化共享,让学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语文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另一种声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互动教学,十分重视师生间平等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而不是思想上的主导者,不能再把所谓标准的、统一的观点再强加于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是富有个性思维的个体,他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答案也是开放的。所以,很多时候,在互动中我们老师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甚至是颠覆传统的。如每次在上《威尼斯商人》的时候,讲到夏洛克的下场时,总有一些同学说:“夏洛克真可怜!”这时,我们老师如何处理,是置之不理还是一概否定?记得在上《范进中举》这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谈论对范进的看法时,就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范进为了自己的理想,在贫穷困苦中奋斗了几十年,不肯放弃,他是一个为理想而执著奋斗的典型。”他的观点当场就赢来一片喝彩声,说明有不少观点相同者,像这样的观点,教师不能简单地放过。这样声音的出现,其实都是引导学习“深层”去阅读文本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心灵碰撞,思想交锋的内显互动的好机会,我们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好这样的时机,把文本的学习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的语文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互动过程是教师直接或间接地把学生思维引入教师预设的思维范围之中,学生在此中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互动,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学生对问题是质疑、探究,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所以,这样开放的互动课堂,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而不能仅停留在原来对文本的认识上。因此,在新课改中,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反思型的老师,不断补充,完善自我,我们教师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更为有效。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阿长语文课堂思维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阿长与沙县小吃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阿长买《山海经》
阿长买《山海经》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