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2009-10-22 09:12谢巧靖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记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谢巧靖

【摘 要】 《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科学而朴素的教学原则让我们反思今天的语文教育,只有少一点功利,准确定位,客观公正,耐心细致地促成师生的共同成长,语文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

【关键词】 学记 语文教育 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 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

一、准确定位,与学生一起成长

语文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但观照语文教育现状,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语文课程地位的异化、高考指挥棒的束缚、强大的因袭力量……这一切让钱理群先生在十年前就痛苦地发问:“(语文教育)往哪里去?”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语文大批判,到本世纪初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二十年,语文教育背负多少苛责,经过多少努力,现存多少问题,该做何种改良?本文力图回到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中,学习前人的智慧,从教师的角度寻找《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

《学记》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就是教学相长原则,意思是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教师教导他人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相长原则强调了教学实践活动,确定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地位,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这一宝贵的原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中,师生均应给双方定好位,不必把教师当作高高在上的权威或者地位卑微的“老九”,更不能把学生当做懵懂无知的孩童,这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双方就能快乐地互动,在互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例如一位初中老师教安徒生的《丑小鸭》,她先让一位同学根据儿时的记忆讲述丑小鸭的故事和他明白的道理,然后启发学生们:现在大家又长大了,生活经历增加了,知识和思想更丰富了,此时再读《丑小鸭》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开课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的说“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的说“不要只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别人”,有的说“不可以貌取人”等等。有一位同学出人意料地批评文中的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使童话的光彩暗淡下来,因为它宣扬了一种类似宿命论的观点,抹杀了后天努力。这是教师和其他学生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于是教师坦言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并交给大家讨论。学生中有同意的,有反对的,有正在思考的,直到又一位学生说“不要把天鹅蛋只理解为天鹅蛋,它应该是一种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放弃追求理想的精神闪光”,大家才一致鼓掌表示理解和接纳。我想,这样的课是使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得并且印象深刻的一节课,尤其是学生,真正受到了熏陶,会从心底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给学生一点时间,等待孩子成长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等观点,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任何科学知识,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人的能力发展,有其科学规律,切不可揠苗助长。《学记》对于循序渐进思想的论述,体现了教育的系统性、量力性以及因材施教等原则的内容和要求,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学记》还提出了藏息相辅的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就是“正业”(正课)与“居学”(课外作业、课外活动)相结合,也就是课内外劳逸结合。教学的过程,要一张一弛,合理安排,课内外各项教学活动必须相互结合,辩证统一。学生只有在课外活动中消除学习的疲惫,发展爱好特长,才可以扩大视野,增长聪明才智,达到安学、亲师、乐友和信道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一原则抓住了人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惫和心理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其科学依据。

然而,当今的语文教育似乎淡忘了这样的规律和原则。高考指挥棒牵扯着千家万户包括语文教师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高中语文几乎只是为高考服务,有的地方甚至把教材扔到一边,从高一开始就进行高考应试训练。各个高中学校晚修、周末补课铺天盖地,还有的把上课的时间向早中晚课余时间延伸。语文教育偏离了语文的本位,学生没有兴趣;师生每天疲于奔命,没有精力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停下来,回想一下《学记》里循序渐进、藏息相辅的原则,重新规划我们的教学,不要急功近利,给学生一点时间,等待孩子成长,让语文真正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再者,我们如果按照语文的学科特点科学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还怕高考吗?

三、客观公正,让学生健康成长

“长善救失”就是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原则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贪多”“狭窄”“浅尝”“畏难”四种缺点,这四种缺点,又是由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造成的。但是用辩证的观点看,得和失并不是绝对的,永远固定不变的。学生学习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况下是“失”,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蕴藏着得,即转化成得,正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以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救其失,则善长矣。”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熟悉学生的个性,科学预见其发展,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

当前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有两个误区。一是仅以高考考查能力点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优劣,殊不知语文的外延是广于高考很多的。于是,一方面出现韩寒现象,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会做题,却读不懂文章。二是课程改革倡导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们对学生的观点便一味地肯定和鼓励,殊不知再独特的体验也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偏离。前者有失公正,后者有失客观,二者都会搅乱学生的是非判断,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师不能不慎之又慎。

“救其失,则善长矣。”教师要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就认为教学内容要因学生的才智和理解能力而定。《学记》中“长善救失”这一教学原则,是对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隆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2]高时良.《学记》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学记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学记》中教育法则对语文优质课堂的指导意义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教学相长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