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形势 扮演新角色

2009-10-22 09:12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汉武帝长城中华民族

文 琳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已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在变化、课堂教学方式在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变化……既然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执行者,就必然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自身在教学中的定位,成了每位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接下来,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作为一名学科的教师角色转变的理解与尝试。

首先,作为历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改变教学观念。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发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出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聂幼犁教授曾说过:“课程的教学观、教材观,都是受课程的价值观支配的。新世纪的历史课程价值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既赋予教师更多的创造性的空间,更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和个性的重要性,树立了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历史课也对培养学生了解国情、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树立现代意识,不断研究新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断加强大教学论、当代教育学、新课程改革、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改变教学观念,才能使自己不断地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会不断地学习、获取、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正确把握教改动向,在课改的舞台上大展宏图,勇往直前。

其次,作为历史教师要创建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改中,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培养和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方面我也曾作过一些探索,如我在上岳麓版七年级教材上册《汉武帝的大一统》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对匈奴战争等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并能正确评价汉武帝,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政治性很强,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多数学生不喜欢听这类的课。如果课堂教学拘泥于教师一板一眼地传授知识,可能不到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提不起兴趣,教师就无法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无法形成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后来我根据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先给学生做游戏:看录像(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头),猜历史人物。用强烈的视觉和震撼的音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我所创设的历史情境:“汉武帝16岁即位,可谓是少年得志,但他的宝座坐得并不安稳,有很多隐患。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时空,走近汉武帝,为他排忧解难。”然后我针对教学主题提供三段历史材料,让学生通过史料去发现汉武帝的忧虑: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群臣思想纷杂,不利集权;匈奴南下,边地不安。最后学生共同商议帮助解决汉武帝忧虑的办法……新颖有趣的历史情境、亲切的教学语言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史兴趣。

再次,作为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方式,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活动,帮学生解难,促进学生思考,教给学生方法,分享学生感情和想法的场所。尤其是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组织学生互动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师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我在上《大一统的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课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先由学生分组,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资料,学生收集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特别是对于长城知识的这一环节的处理,我还启发学生延伸到收集长城的邮票、传说、诗歌、民谣、绘画、书法等,目的是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做好知识的铺垫。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幻灯片,而我所做的课件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穿针引线”也是我——老师在这节课的定位。然后学生展示所收集的成果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采取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幻灯讲解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的方式,如表演有关长城的诗朗诵、小组合唱、小品等。学生在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自主合作,积极探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极大的拓展,所以当我抛出“为什么我国有这么多体现长城的作品?”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非常积极和精彩:

生1:说明艺术家被长城的魅力所吸引,积极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生2:说明艺术家热爱自己的国家。赞扬长城的雄伟、豪迈。

生3:长城是中国的巨龙,是中国的伟大建筑,是中国的象征。

生4: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是中华民族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学生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一认识水到渠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最后,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善于思考、勤于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全国历史特级教师齐健老师说得好:“如果说,一个不善于反思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那么就一名历史教师而言,如果只会怨天尤地,而从来也不想或者不情愿反思自身和解剖自身,那么他也就只能是一个永远原地踏步走的没有什么出息的教师,一个平庸的教师。”反思的本质是追求合理性,使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趋合理,使思维者的思维策略更趋合理。善于教学思考,勤于进行教学反思,目的在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合理,呈现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良性发展的教学研究状态,促进教师主观地不断提高自我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师专业的成长。作为历史教师要想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不断跨上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要老老实实地学会思考,勤勤恳恳地进行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会议给各国教育部的建议书中写道:“教师正利用一切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从事于新的教育程序。他们是试图发展学生能力与兴趣的教育者和顾问,而不仅仅是信息来源和知识传授者。”如何适应新的角色,这是社会、历史对我们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教师自身不断成长中实现角色的转变。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汉武帝长城中华民族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汉武帝好推理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树为何名
长城,长城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