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评价

2009-10-22 08:13魏红艳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活化评价

魏红艳

摘 要 口头评价是教师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及时作出反应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中,教师策略性地活化、多元、适时、因势评价,可以使课堂气氛更为融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关键词 评价 活化 适时 因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评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包含了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口头评价贯穿于教学中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口头评价呢?

1 明晰概念,适时评价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表扬,更不能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故意含糊其词,混淆是非。如果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以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样学生就会误以为得到了老师的默认,“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为害不浅。

口头评价也要尊重事实,尊重真理。通过教师评价树立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 捕捉闪光,因势评价

课堂不是“波澜不惊”的,一节富有生命力的课往往会掀起很多的“浪花”,但是教师面对这些意外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要么害怕回避,要么置若罔闻。教者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浪花”,变“意外”为资源,巧妙评价,引领学生参与讨论,就一定能让课堂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生:老师,我有一个疑问,敌人明明知道红军要过大渡河,那事先为什么不把桥炸掉,这样红军不就不能过河了吗?

师:(感到意外)是呀,敌人虽说是蠢了点,但也不至于弱智到如此地步吧。(众笑)大家想一想,敌人为什么不把桥炸掉,这样不就省事多了吗?

(学生作冥思状,面有难色。课堂出现了冷场)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其实好多问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读读课文,分析一下原因。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动笔圈划,之后,教师让学生发表见解)

生:我认为敌人之所以没有炸掉泸定桥,是因为他们觉得凭借大渡河,完全可以阻拦红军。因为泸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平时铺上木板走在上面都摇摇晃晃,现在连木板都被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就更不可能逾越了,所以敌人不是没做过准备,只不过他们认为抽掉木板就已经足够了。

师:你分析得很对,能从课文的句子中找出隐含的东西,这就是学习。

生:刚才那位同学是从“天险”的角度去理解的,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敌人以为守泸定桥有两个团的兵力,对付疲惫不堪的红军是绰绰有余的。在兵力上敌人认为胜算在握,所以没有炸桥。

师:同学们说的得都非常好,你们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通过朗读课文自己解决了问题,读懂了文字的意思,并且读出了其中的内涵。

这位老师能敏锐地捕捉课堂的“闪光点”,营造出了动态生成的课堂,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地提升。

3 注重情趣,活化评价

老师一句充满情趣的鼓励性评语,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棉花姑娘》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指导朗读的片断:

第一个同学读得很不到位,老师这样评价:“你让我感觉棉花姑娘没生病,而且身体很结实。”第二个学生读得有进步了,老师就说:“哦,我听出了棉花姑娘现在生病了,非常难受”。第三个同学情感到位了,老师评道:“呀,你读得好极了,这下我仿佛看到了棉花姑娘痛苦的样子,他正流着泪让我帮它请医生呢!”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点拨下,每位同学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特别高,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这样的评价言语丰富、措辞优美、意味深长、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美的语言和氛围中,学生心情愉悦、兴趣盎然、思维敏捷,从而起到疑的化解、知的构建、智的启迪、情的陶冶的作用。

4 整合流程,借题评价

课堂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东西,此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借题”发挥,将其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联系起来,可取得“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效果。

精彩的口头评价,犹如一杯香茗,走近闻之,无味;不经意间,香味扑鼻。将口头评价进行到底,以评价为纽带,动之情,引生疑,促其思,真正达到“落花有情,马蹄留香”的无痕境界,相信课堂中师生间定能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流淌生命的神韵。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小学语文教学.2008.4.

[3]吉春亚.吉春亚“语文味”课堂.

猜你喜欢
活化评价
大别山精神在红色小镇打造中的传承与“活化”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如何起死回生?
“活化”历史人物,打造“乐学”文言文课堂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