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浅谈

2009-10-23 05:27路生泉李万霞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路生泉 李万霞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着重从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现状 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改革之前古诗词教学状况分析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对古诗词曲诵读教学漠然置之

有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连表达都成问题,阅读理解现代文都有偏差,学古诗,岂不白费?于是古诗词在课本中便有了“一本两制”,即属于课内的默写一丝不苟,推荐的则不闻不问,稍微负责的老师也就是让学生读一读而已。

2.学生对古诗词曲诵读的兴趣寡淡

因为教师的实用主义,学习古诗词曲的方法就是逼着学生一字不错地默写,因而学生视之为畏途。从学生古诗词曲应用环境看,也就是考试,所以考完即弃普遍存在。

二、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在新课标中,强调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体现时代的要求,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词语的精美,适当地保留古诗词韵味,让学生深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去,在其中受到感染熏陶,同时在教学中适当保留古诗词韵味,要新旧教学法择优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诵读法

诵读法的类型包括:

音读,即读准音。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适当地范读。不管学生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这样先读起来。

乐读,即读准节奏,也可以配乐吟唱,要抑扬顿挫,把握情感基调。这样诗歌自然就可以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便于学生的记忆,也可以主动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意读,即弄明诗意。古诗词是同学们不熟悉的文学样式,另外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集约性,里面有大量的典故、文化常识,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句上的障碍,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讲解诵读体会。

情读,即体诗志,赏诗情。“披文以入情”,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传统做法。通过这一方法可把握住诗歌的精髓之处,领略诗歌的意境之美。

美读,就是在熟悉了诗词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后,再去诵读诗词,体会作者运用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由此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拓读,即联系扩充延伸阅读,对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写作风格相同的作者的作品收集整理后进行诵读品味,能够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拓宽知识面。

2.讨论法

讨论法的基本操作环节:

首先,个人根据要求预习。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搜集讨论要素,即作者、时代、写作风格和特点、关键词语,并在上课时组织学生就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际的能力,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品质。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第三,全班评议。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后仍没有得出答案的问题,应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扩大参与讨论的范围,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踊跃思考的态度。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和班级讨论仍未解决的难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并且对各个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正,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倡学生勇敢质疑。

3.再现法

(1)创作再现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但是简单的翻译是枯燥的,很难使学生进入意境。而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再创作,则能突破狭窄的诗词意境空间,得到一番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包括扩写再现、改写创新等。

(2)韵译再现

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翻译古诗词,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为指归,尽可能地保持原诗词的音韵、节奏,语言中的深层意义。

(3)绘画再现

自古诗画不分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疏通字词、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内容作画,学生积极动手仔细琢磨,构思布局。然后,要求学生边看画边吟读诗句,由诗而画,从画及诗。

(4)吟唱再现

早期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乐府民歌、词曲都是可以入乐的,即便是不可以歌唱的古代诗词,也是便于吟咏,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在上课时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智能,学唱这些诗词曲。

(5)表演再现

通过适当举行一些古诗词的朗诵会和评议会,并让学生表演自编的古诗词短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6)想象再现

古诗词除了为人所吟诵之外,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却并非仅仅是吟诵。教师在组织教学诗词时,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诗词,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4.归纳扩充法

将所学的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学习,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

5.适度模糊美化法

想象的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文学审美需要“虚”与“实”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掌握适度的模糊。将诗词的欣赏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词的意象和境界,容忍适度的模糊性,回归文学欣赏、阅读理解的固有意义。

古诗词应树立正确的理解观,无需字字句句都得“打破砂锅问到底”,要抛弃“教参至上”、“唯书唯纲”的思想,不应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解释和诗意的分析,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联结功能,引导学生在“亦此亦彼”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

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尤其在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的背景下,古诗词的教学更应该灵活、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积累坚实的文学基础,而且要培养学生合作、创新、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实践探索过程,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付出心血。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多读 多感 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反思[J].语文教学之友,2007,8:18-19

2.周蕾.新课程下古诗词教学探究[J].浙江:语文学刊,2007,3:84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学区牌路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