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课教学

2009-10-23 05:27信玉梅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层次中职数学特点

信玉梅

摘 要: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与普通高中开设的相应课程不同类别的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中职数学教学应从专业、从学生特点出发,施行层次化教学,力求针对职高学生的专业特点,从教学中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因材施教,以达到职高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专业 层次 教学 特色 特点

一、引言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文化课的教学,仍以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作为参照系统,尚未形成自己完全独立的教育思想。如果说普通高中为高等学校培养智能型人才打基础,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众教育。21世纪将需要更多的技术型、应用型、接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人才,而此类人才恰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针对这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因材施教,采用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数学作为文化基础课是学好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工类专业课的基础,学习数学对于提高人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中职教育特点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在“知识爆炸”时代,传统数学教育限制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也限制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飞速发展的中国乃至世界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进入中职的基本上是初中阶段的中等生和一部分“差生”,他们的“差”已成了习惯,甚至“根深蒂固”,他们没有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缺乏最根本的“双基”能力,甚至课堂教学的45分钟都不能坚持。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如果还沿袭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不会提高教学效果。要使这些学生都能学会基本的、起码的数学知识并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就成了我们中职数学老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创造的,其意义就在于能解决实际问题,其理论价值必须由实践来检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强调演绎推理,能证明、推导一些数学的定理、公式,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不易于理解更不会应用,显然不适合运用。针对职教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数学就是套用公式解题的传统习惯。数学课的重心是通过学习数学知道怎么学习,怎样学得快、学得多、学得好;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方法,如理解、分析、判断、辩证、综合等能力;并以适当的计算技术、严谨的逻辑思维品质及实际操作方法等。

三、根据中职专业特色进行数学教学

由于中职复杂的教学情况,不同类型的专业对数学课的课时及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类型、同一课程结构的不同专业,对数学课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文科类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低,理工类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高。这就对职业高中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以专业需要构建数学教学新体系

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依据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例如针对各专业的侧重点,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工专业要以学习三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

2.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数学课与专业课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之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课,时时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处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提高注意力、增强自信心,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四、根据中职学生特点进行数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大力扩招,相应地出现了普通高中热,只要能进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想尽一切办法都进了高中,进入中职的学生,他们起点参差不齐,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其数学课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要使这些学生都能学会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并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就成了我们中职数学老师的教学基本要求。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征。不同设置目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在授课过程中要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生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相互促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层次中职数学特点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