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2009-10-23 05:27张玉玲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政治课记忆教学

张玉玲

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利用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获得的满足来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积极的状态中的心理过程。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教学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事实上,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段,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信息激励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敏捷,兴趣广泛,正确有效的信息能感染每个学生,使之精神振奋,动力倍增。

如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容时,结合中国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事例,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上。我通过配音和课件,将有关台湾问题的一些信息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优方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珍惜和把握探求知识的最佳时期。

二、兴趣激励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于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其概念、原理的抽象、深奥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因此,我通过兴趣激励来调动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微笑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

例如,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学生对含义、意义、作用掌握了以后会出现暂时的放松,此时可马上引用出自农民之口的顺口溜,改革前是:“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现在是:“一年到头不打铃,从种到收不记工,队长不再乱叫名,农民干活满天星。”朴实自然,寓意深刻。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了农村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三、情境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所以,教师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和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如何应对挫折,战胜逆境”这个问题时,我选择了录像《我的未来不是梦》,说的是小时候因意外失去双臂的浙江大学生王争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故事;他为了生活自理,学会了用脚吃饭、洗脸、以致脚踝处磨出了老茧;他英语成绩非常好,全班同学都很羡慕他,但他翻书、放磁带、开录音机都是用嘴咬着铅笔进行的;为了掌握电脑知识,他还练习用脚操作电脑……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王争的故事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灵,特别是看到王争能用嘴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时,学生不禁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为他的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在随后的“畅所欲言”活动中,学生纷纷谈感受,找差距,提出今后努力的目标。一个女生这样说:“王争失去双臂,但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顽强地抗争,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王争应该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榜样,激励我们战胜挫折,不断走向成功。”因为情境感人,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四、记忆激励

现在中考文科综合实行开卷考试,有的同学认为终于不用记忆枯燥的概念、原理了,到考试时,翻翻书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学生,开卷考试重点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记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如果不记忆,考试时再去找相关的知识,然后再看材料,这样组织的答案绝对不会有高分的。具有适当的记忆,头脑中才有知识积累,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答案时,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选择、使用,如果说大脑当中一片空白,要想提高分析、归纳整理能力是不可能的。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地、活泼地驱动自己。激励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大杨庄初中

猜你喜欢
政治课记忆教学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中的他们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记忆翻新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