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文本对话——精彩课堂的起始

2009-10-23 05:27周圆圆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内涵课文文本

周圆圆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文本对话就是课前教师钻研教材,把文本读懂读透。国家课程标准小语实验教材苏教版主编张庆说:“教师的任务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与文本充分地对话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理清主线,正确把握文本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作者所想表达的一个意愿,有的直接明了,有的隐含文中。从微观上讲也就是说每一篇教材都有其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对文本的把握要正确,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应该有一根主线贯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走向,不是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个主线是一个纲,抓住它能拎起整篇课文。这样的教学,才不会使学生的学习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也能为学生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书,去研究,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每篇教材的对话中有所提高。

因此,为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在备课时,教师就要与文本对话,正确把握文本,充分利用、开发教材的教育因素,理出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

二、充分读书,感悟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间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它们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的作品令学生终身难忘,一辈子受用。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人文内涵呢?记得袁教授说过: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要首先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要首先动情。因此,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要充分地读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也一样,只有通过读,走进文章里去,才能触摸到文章的脉搏,才能与文章内容、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

在杨明明老师的那篇《与生命对话》的文章中也这样写道:有这么一篇教材,让一位执教老师激动,她说:“我总觉得这篇文章太美了,它美丽得使我不敢落笔写教案。我准备用一个晚上,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先好好地读读这篇文章,用心读,用心记,把它背下来。……然后,我可以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一起品味。”这位可爱的老师因为充分地读书,与文本有了成功的对话,才带着满腔热情走进教室,走到孩子们身边,与孩子们一起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中。

三、换位思考,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而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教师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这种调查和了解必须是整体和综合的,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考察本班学生的学习素养,然后,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心理发展水平为立足点辅之以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文本所要传递的知识、思想、情趣进行思考、感悟,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交融情感,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

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中“我”与闰土亲密交往的几个自然段,教师让学生仔细读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与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这样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有感情地诵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图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地调动起来,与教师对话的欲望也更强烈。如果在课前不吃透教材,没有把自己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自己的对话对象没有深入地了解,能做出这样的引导吗?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这就要求教师先要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只有教师正确理解了文本,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设计出更新更符合学生的教学思路,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以真情感动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乌牛仁浦小学

猜你喜欢
内涵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