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009-10-26 09:34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2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陈 超

提要商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为明显,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商丘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成为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商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817万人口中乡村人口占74%,第一产业比重达33.7%。与全国和全省比较,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为明显,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如何正确分析商丘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成为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商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商丘农村经济由“自然”到“必然”,逐步发展,逐步认识,逐步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种植业生产。在人均耕地资源日渐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商丘市靠政策、科技和投入,提高亩产,增加总产,使全市持续保持了较高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市粮食总产量由改革初期的243.3万吨跃升到544.35万吨,为保证口粮供应,促进粮食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通过结构调整,农林牧渔四业、大农业、农村经济三个层次的规模总量均呈迅速膨胀之势,表明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正确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升级。同1985年相比,农、林、牧渔产值分别增长5.9倍、3.26倍、9倍和21.8倍,大农业总产值增长6倍,农村经济规模也快速扩大。

(三)经济作物明显增多,种植业效益提高。1991年全市粮经比例为78∶22,2007年调整为59.9∶40.1,经济作物比例上升了18.1个百分点。尤其是蔬菜、水果发展很快,2007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292.85万亩,水果面积发展到62.57万亩,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2.8倍和1.85倍。经济作物的迅速增加,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村劳动力分化转移加快,农民收入来源渠道逐渐拓宽。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逐步转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又是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据统计,1978年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占98%以上,2007年这一比例已降至67.8%。1978年农民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农业生产,到2007年农业纯收入所占比重已降至48.3%,非农产业和非生产性纯收入已升至51.7%。

同时,多年来的农村经济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如对农业结构调整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畜牧业的发展上规模养殖和科学技术应用还明显不足,畜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副产品加工业较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不足以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予以认真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丘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用新时期农业结构优化的内容来衡量,当前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所必需的配套改革尚未真正到位。农业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很难单独突破的。结构深处是体制,不进行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就会陷入数量框架内增减变化。要素市场的发育,如稀缺的土地资源如何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果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就会影响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的发展,增加结构调整的难度。再者是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结合问题,据有关专家研究,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协调并进。

(二)特色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名优新特品种少。在新形势下,最有竞争力的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而商丘特色农业远未形成规模。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没有出现一个像山东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等类似的在全国知名的产品。一些传统优势产品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形不成规模,闯不出名牌,严重削弱了商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在农业领域,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并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商丘市这样的农业大市面临的迫切任务。离开信息化农村经济发展也难以有效地顺利进行。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农民除了资金和技术比较短缺以外,最为严重的就是信息闭塞。现在大部分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以增加收入的愿望都比较迫切,但就是市场信息闭塞,对外界的了解很少,经济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农业发展不足。目前,商丘市农业生产仍未摆脱传统模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少,规模农业发展不足。而千家万户的个体小农是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的,在狭小分散的个体小农基础之上,也难以构建高效的农业结构,所以应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倡发展规模农业实体。

(五)畜牧业大而不强。商丘市畜牧业总量是河南省四大市之一,部分畜产品在全省位居第一,但品种结构不合理,食粮型畜禽如生猪所占比重过大。再者,畜禽饲养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数量少,科学饲养尚未普及,良种普及率低,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

三、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商丘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拓宽农民就业空间,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为此,我们应围绕主要任务,结合商丘实际,走出一条有效的发展之路。

(一)抓好五大环节

1、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商丘市农田水利基本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农田水利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抗旱排涝能力需进一步强化,逐步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使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能力迅速提高,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

2、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商丘农业面临着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任务。信息体系建设是商丘农业工作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信息闭塞,不知如何进行种植、养殖和加工,是当前广大农户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国外先进的农业地区无不有着良好的信息网络。因此,各级政府应大力加强农业信息网的建设,向农户提供生产技术、经营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已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信息进村入户,并建立以乡村为中心的信息发布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的开发和预测分析,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生产、供求和价格信息。

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但大部分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心中无底,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因此,要对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普及工作,使广大农民掌握技术,增加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使结构调整取得实效。要以各种方式系统、长期地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

4、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工作。在进行结构调整时,要适时改造农民的个体小生产,提高其组织化程度,以提高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增加对先进科技的接受和应用程度。

5、紧紧围绕市场,推进经济发展。目前,发展农村经济,不少地方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作为主要突破口,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紧盯市场,尽最大可能把不同销区的需求量以及品种品质要求等搞清,不搞“卖点”不清的盲目生产,努力把市场风险降到最小,避免劳民伤财,实现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首先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的技术素质、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必须真正树立并贯彻科技兴农意识,培养农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农业竞争机制,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实现“市场推动,技术管理,科学引导,效益驱动,竞争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以实施农业科技应用为先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三)加速畜牧产业进程。近年来,商丘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由此使传统农业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总体来看,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今后畜牧产业化的进程中,应着重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在畜产品结构中,应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价格较高,市场销路看好的牛、羊等草食性畜种及特种养殖业;二是在生产方式上,应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提倡集体、联户、农户投资承办大型养殖项目。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技术上指导、信息上引导、管理上帮助,通过生产方式的升级,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综合效益、市场应变能力和开拓能力。

(四)调整产业布局,向产业结构优化要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丘农业还必须实现由粗放型经营体制向集约化经营体制的转变。在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革旧体制、旧模式,引入竞争机制,走效益农业发展之路。要立足现有的劳动力、资源、装备和技术水平,引进最先进的适合于商丘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由落后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化农业的过渡。

(五)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决定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所以,要推进整个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和拓展空间。但从商丘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的现状来看,其发展程度远远无法适应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商丘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因此,如何从商丘市情出发,不断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非农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商丘农村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冀农宣.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J].河北农业,2006.8.

[2]王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王伟.试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J].科技信息,2006.S2.

[4]张红梅.农村经济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