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趣意识

2009-10-28 10:15宋红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情趣趣味性情感

宋红艳

摘要:面对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兴趣淡薄的现状,教师应注重情趣教学意识,努力做到趣味性教学与知识化教育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道德情感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道德情感教育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无论从实际应用还是从高考考查的角度出发都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处于重要却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科目兴趣索然,一些学生甚至存在“语文成绩提高难,学不学一个样”的错误观点。如何引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通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趣教学意识,将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融为一体,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寓教于乐”,趣味性教学与知识化教育相统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育者 “寓教于乐”,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趣味性教学理念呼之欲出。“趣味性教学法”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材料,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减轻学生负担、指导学生广泛学习、自主学习,而使语文学习有趣、轻松、高效的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让语文的教与学均轻松、有趣、高效。

(一)提高教师个人基本素质,确保教学语言生动化

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对教师用语有较高的要求。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用标准、流畅的语言授课是最基本的前提,根据课堂内容,语言或文雅或朴实,语气或舒缓或激昂,语调或铿锵或顿挫,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同时,教师还需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支持的眼神,鼓励的微笑,赞誉的手势都会让课堂情趣盎然,激情无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多读书,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努力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厚积而薄发,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二)教师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传统的单一的口传相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现代化成为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语文教师,用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新颖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应用多媒体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增加学生的视听享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力求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优秀的作品中总能找到生活原形,所以教师在讲授作品时必须贴近生活,以生活为依据,正确阐释作品内涵,以便学生理解接受。另一方面,考题的生活化也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一卷中选项的设置、科技文的选择,还是二卷中语言应用题的设计,甚至是作文题,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在各种材料中列举的高分作文,多是以写作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博得阅卷老师的厚爱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在备课中,备课本,备学生,更要备生活,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见长的语文课,必然是学生感兴趣的。

(四)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法和学法,讲究教学技巧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我认为教师要强化“用方法”、“教方法”的意识,讲究一定的教学技巧。如:做好教学计划,将考点普及化,知识系统化,在每节课中恰当介绍一些高考内容。另外,教师必须采用创新式教学方式,特别是探究型课题,教师充当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辩论,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等等。

二、“寓教于情”, 传授知识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者的最大心愿。如果学生有德无才,很可能庸庸碌碌毫无所为,是教育的失败;但有才无德却极有可能危及他人、危害社会,这是教育的失误,所以教育孩子,尤其是高中教学,务必将传授知识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相结合,“寓教于情”,采取人性化教育和亲情化教育的形式,完成百年树人的重担。

(一)教师要用爱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待学生人性化

青春期的孩子极为敏感,一节课中老师的一个眼神都可能关乎孩子对这门学科的态度,所以教育界一直呼吁人性化教育。仅仅摒弃罚站、责骂等体罚学生的做法还远远不够。教师要适应学生心理,对待学生视如己出,用爱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日常的生活教学中要做到:

鼓励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赞美鼓励学生,不以成绩好坏区别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关注与喜爱。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宽以待之,不搞题海战术;尊重学生的劳动,认真批改作业;尊重学生的见解,不以老师的喜好要求学生。

向学生学习。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敢于向学生学习,多与学生交流,教学互长。

现代教育形式下,与老师相处,学生应感到如沐春雨,既得到知识的给养,又得到人性化的待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因喜爱语文教师而喜爱语文课。

(二)教师要以情感人,以情服人,实现教学目标亲情化

“诗言志,文述情”,艺术作品是作家抒发情感的寄托,它“发乎情,止乎礼”总能体现作家的情感追求、道德情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关注情感道德方向的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让他们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培养他们的价值感、使命感。应该说,语文这门最贴近生活、最能反映生活的学科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尤为重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使知识与情感紧密结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寓教于乐”讲究知识与趣味性的融合,“寓教于情”关注知识与道德情感的一致,这就是所谓的情趣教学意识,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地教与学。它的目的就是让老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趣味性、情感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道德水准全面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情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带着兴趣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这样学语文,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想要这样教语文,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情趣趣味性情感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