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别两样离愁

2009-10-29 05:00余锦彬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9年9期
关键词:崔莺莺金圣叹张生

余锦彬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列王实甫的《西厢记》(下称王西厢)为“六才子书”之一,并以奇特独到的见识,批点文章的妙秘。他删去《西厢记》的第五本,使原剧从夫荣妻贵大团圆的庸俗喜剧提升为崔张在门阀制度压迫下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的古典悲剧。他还增删改定了王西厢的宾白唱词,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情感抒发更加浓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金圣叹把自己所批《西厢记》(下称金西厢)文字视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再创作,他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旗帜鲜明地写道:“圣叹批《西厢记》是圣叹文字,不是《西厢记》文字。”

《长亭送别》一折戏按王西厢的构思只是崔张大团圆路上的一个小小波折。然而在金西厢里却是崔张永远诀别,是这一悲剧的高潮,是最为感人肺腑的一幕。本文略举这一折中金西厢对王西厢唱词、宾白的几处改动,试作比较赏析。

一、 唱词部分

(一)王: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金:淋漓襟袖淹情泪,知你的青衫更湿。

王西厢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了崔莺莺的形象。她内心摧伤,泪落如豆,情不能已。金西厢则定格着一对被不幸笼罩的悲情恋人。不仅有一情泪涟涟的崔莺莺,又兼写了她眼中一个涕泪滂沱、青衫湿透的张生。

金圣叹自云:“不会用笔者,一笔只作一笔用。会用笔者,一笔作百十来笔用。”王西厢一笔是一人,金西厢一笔兼写两人。张生哭,见张生之情笃;莺莺眼中张生哭,又显莺莺之体贴。一笔而尽写张生、莺莺,笔力雄大,是善用笔者!

类似的修改还有:

王: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金:留恋你别无意,一个据鞍上马,两个泪眼愁眉。

(二)王: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金:方才还是一处来,如今却是独自归。

一笑一哭,王西厢记借崔莺莺神态的变化,写出情感的逆转:同来时何欢,分别后甚苦。

方才和如今,金西厢通过时间的对比,写出惜别时的怅恨:同处何其短暂,别去何其迅疾。

显而易见,王西厢写两人同来时“笑吟吟”是出离本折情感基调,有悖人物性格特征的。前日拷红,私情公开。长夜隔绝,音讯不通。今日因为饯别才有一刻厮守。他们知道遥遥无期的分离又横亘在眼前,咫尺将成天涯。揆情度理,崔莺莺和张生心中都郁结着浓得化不开的相思愁别离恨,怎么会“笑吟吟一处来”?毫无疑问,金西厢贴近人物细微心地,更加真实,更加细腻。

金圣叹批评创作时 “竖高横阔,不计道里,浩浩荡荡,不辨牛马”者是思想的懒汉。他认为世界有所谓的“极细微者”,“是不可以不察也”。平心静气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塑造出形神兼备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他盛赞《水浒》作者施耐庵“设身处地而后成文”,实乃自况。

又如:

王: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金:鞍马秋风里,无人调护,自去扶持。

“无人调护”自有长长的牵挂。“自去扶持”更有拳拳的嘱托:见了些异乡花草,切不可再似此处栖迟!古代女子,无论贵贱,都像一只纸鸢,命运的线掌控在别人的手中。女子浓浓的情意漫漫的等待,往往敌不过薄薄的一封休书。情人远别,莺莺心中纠缠着一捆矛盾——柔情绵绵,忧虑重重。金西厢入情入理地洞鉴出她此时的内心世界。而王西厢只见牵挂之深,不着忧虑之苦。

(三)王: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金:昨宵个绣衾奇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生”字在词典里有“很”的意思,表程度深。“生怕”便是很怕的意思。“生寒”形容寒冷程度深,语法结构上是偏正结构。上一句的“香暖”的语法结构是并列结构。两句不成对偶。金西厢改“香暖”为“奇暖”,语法结构与“生寒”相同,联句成偶,对仗更工整,音律更和谐。类似的修改还有:

王: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金:猛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二、 宾白部分

王西厢的宾白是粗糙的,磐迈硕人就说:“元本白语类皆词陋味短,且带污俗之气。盖实甫亦工乎曲而略于此耳。”金圣叹重视宾白在表情达意上的功效,加工其为活泼的白话,使其和唱词一样细腻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焕发出绚丽的色彩。他提示那些只流连于唱词而无视宾白的读者:“科白之妙,至于如此,俗本皆失,一何可恨!”

宾白的修改主要用了增、删、换三种方法。

(一) 增

王西厢里《长亭送别》一折张生上场时并无宾白,读者或许会得到这样的信息:张生并无丝毫怨言,他离开崔莺莺去求取功名是心甘情愿的。金西厢为张生添了如下一段宾白:

夫人夜来逼我上朝取应,得官回来,方把小姐配我;没奈何,只得走一遭!我个先住十里长亭,等候小姐与她作别呵!

这表明张生此行完全是被迫的,委曲求全,身不由己。“没奈何,只得走一遭”,挑明他并非禄蠹,没有让半点心灵空间给科举功名,而是完完全全预留给崔莺莺。

(二) 改

王西厢写老夫人要求张生“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张生回答夫人:

“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觑官如拾芥耳。”

答话慷慨激昂,读者会感觉到:张生向来以科名为重,而且此行信心十足,和莺莺再团聚易如反掌。因此丝毫没有不满老夫人受封建门第观念支配拆鸳鸯在两下里的愤懑。难怪莺莺告诫张生说:“你轻远别,便弃掷”,并且质骂:“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金西厢把张生的答话改为:

“张生才疏学浅,凭仗先相国及老夫人的恩荫,好歹要夺个状元回来与小姐!”

较之上句夺功名如囊中探物的豪迈,这显然相当勉强而且毫无自信。足见张生离开崔莺莺是迫于无奈,对能否与莺莺喜结良缘顾虑重重,也暗示了他俩的爱情悲剧。

(三) 删

王西厢里,莺莺赠诗后,张生答道:“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金西厢删除了该诗,在张生的答话中增加了“一来小生此时方寸已乱,二来小姐心中到底不信。且等即日状元及第回来,那时敬和小姐”一句,表达了张生此时心乱如麻,肝肠寸断,到了不知如何措辞的程度。挥手别兹去,酸溜溜地和上一首诗,献上苍白的保证,较之千言万语汇不成一句话,哪种表达更符合人物心理,更具感染力,相信读者自有切身的体会和聪明的赏鉴。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荷山中学)

猜你喜欢
崔莺莺金圣叹张生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不同的身份,相似的结局:崔莺莺与李亚仙形象分析
《西厢记》的“母慈子孝” 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