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幻灭

2009-10-29 05:00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9年9期
关键词:镜花缘女儿国

陈 冰

清代长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中可以算得上是登峰造极。它集先秦散文、汉赋、唐传奇、宋元话本的优势于一身,又经过整个明王朝的历练,在清代终于达到了全面的辉煌,出现了像《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一大批一流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小说星群中耀眼的星座。

然而在其中也不乏一些瑕瑜互见,驳杂不纯的作品,由于其某些部分的不当而使其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整部作品的价值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公正的评判。《镜花缘》便是这样一部颇存争议的作品,一直以来,人们既赞赏其揭露陋习,勇于批判的先锋思想,同时又不得不正视作者内心深处的软弱与妥协;既陶醉于其对世外桃源、大同世界的勾画,同时又不得不清醒于其无法逆转的现实社会。

《镜花缘》充满了诱惑,因为幻想的美好;《镜花缘》又充满了矛盾,因为现实的强大。进步与落后,现实与理想,美妙与残酷,有机的统一于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日暮这一尴尬历史时期的尴尬文字中,用一句曾经十分流行的话来概括便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一)

《镜花缘》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回至第五十三回为第一部分,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人游历海外诸国见闻以及唐小山出海寻父;第五十四回至第一百回为第二部分,写众才女的聚会以及离散。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政治、经济、民俗无所不包。正如在第二十三回借林之洋之口说道:“他这‘少子虽以游戏为事,却暗寓劝善之意,不外风人之旨,上面载着诸子百家……”这段夫子自道十分明确地道出了作者李汝珍以游戏之笔抒胸怀,以戏谑之杯浇块垒的创作取径。这种一泄郁愤,一发感慨的创作主旨使作者自身所怀抱的相当驳杂而内存抵触的理念都投射进来了,甚至赤裸裸地呈现在了凝结其毕生思想主张的《镜花缘》中,使其落入了无可争辩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令人扼腕的境况中。

从全书可以看出,作者李汝珍所传达的最重要的思想是“唯善”,这是一种在复古的情况下对“善”的理想化,是在对现行伦理与社会规范的极度不满中产生的。这种“唯善”使李汝珍倡导人们回到小国寡民、好让不争的社会中去。在这种理想的驱动下,作者将海外游历伊始的地点安排在了一个理想国度——君子国。为了赋予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示范性与可行性,一开始作者便声称其“衣冠言谈都与中原一样”。其国门上高标着“惟善为宝”四字,就其实质而言,强调了此国度令人向往的原因是以“善”为出发点和归趋,从而确立了作者建构合理社会的“四字宪章”。君子国的突出特点便是“好让不争”,然而作者却安排国民对其原因与内涵一无所知,表白君子雅化仁风,已出于人之自然,从而暗示是后天不合理的社会规则和秩序使人性变恶,推许一种远离现行社会的生活方式。但必须直视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衣冠言谈都与中原一样”的国度我们还能期望其经济能如何落后呢?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就这样被作者一厢情愿地矛盾地统一于这个无欺无诈、由谦谦君子统治与构成的理想王国中。

为了进一步突出君子国“好让不争”的特点,作者选择了现实社会相争最剧烈,也是最常见的市场作为表现地点,连续描绘了三次相类似的交易场景。交易的情况,令身处天朝上邦的唐敖瞠目,因为在这里买卖双方竞出高价,往往由路翁面裁才罢休,但是这种描写并未使我们心生憧憬,反而令人喷饭。归结原因还是作者的描写脱离了社会的客观规律,将自己置身于矛盾的境地,反使美德有做作之嫌。

“惟善为宝”,作为作者合理社会秩序构想的第一站,君子国如同折射美丽理想的肥皂泡,表面上光彩熠熠,但最终仍逃脱不过一个幻灭的结果。

(二)

对《镜花缘》的思想性评价,历来都少不了对其妇女观的讨论。多数人认为作者同情妇女,有张扬女权的进步倾向。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作者的思想是相当驳杂的。单一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偏颇的。

自三十二回至三十七回,作者虚构了一个与当时男权至上完全相反的女权国度——女儿国。在这个国家,男儿涂脂抹粉作针线治内事,女子反而峨冠博带掌政权执外事。作者诙谐地将现行社会男子对待妇女的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反加于男子之身,于是便有了“粉面郎缠足受困”的发生。来自天朝上邦的林之洋被女儿国国王看中,将其强纳为妃,并安排为其缠足。这本是封建时代女子不幸命运的真实写照,在此却被安于男子之身,让男子亲尝其中酸楚,真可谓别具匠心。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反对对妇女进行肉体上的摧残,反对视女子为玩偶等恶习方面是旗帜鲜明的,在当时具有可贵的进步性。当然并不能由此就判断其思想的完全先进性,因为作者的出发点仍是基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在女儿国中,作者只不过是将男女在现行社会中的分工易位,表面上是对女子的解放,实则是封建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态罢了。所以作者在此只是出于对女子的同情而用幽默的笔调对来自天朝的男子进行调侃,但几百年男尊女卑的不合理制度不是只靠几段虚构,几声呐喊就可以改变的。更兼作者并未形成真正合理的男女平等思想,若真是改天换地如女儿国一般,作者怕是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怀抱着同情与无奈,作者李汝珍为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们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海市蜃楼,但在强大现实的无情冲击下,也注定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

(三)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悲”的民族。将“美”毁灭给人看,这种背离传统意愿的创作手法给读者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人们去正视鲜血淋漓的事实,去思考悲剧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拷问,这也是许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仍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原因。

李汝珍和他的《镜花缘》正是由其所处时代,所浸染的文化底蕴以及自身所具有的情感个性共同造就的悲剧。然而文明的发展正是伴随着一连串悲剧的发生进行着的。在落后通向进步,愚昧通向开化的过程中,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悲剧便组成了连接双方的链条。《镜花缘》便是其中重要一环。虽然不能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相提并论,然而它却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情怀在文学浩淼的时空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六中学语文组)

猜你喜欢
镜花缘女儿国
Mosuo on the move
俄罗斯是“女儿国”吗?
镜花缘(13)
镜花缘(2)
镜花缘(1)
镜花缘(8)
『女儿国』之旅
镜花缘
镜花缘一唐敖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