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中应关注学生自主性发展

2009-11-02 07:21李光华
关键词:个体差异自主性

李光华

摘 要: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内容、备教法,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性;共同特征;个体差异;创造潜能;合作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52-02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许多老师都把教案做得细致而详尽,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事无巨细,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在无形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形式的过度强调往往使老师们丧失了自主性,而且与学生达不成有效的互动。我们都知道,“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所谓的“教学相长”。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内容、备教法,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一、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掌握了小学生共同的身心特点,便于教师在教学中照顾大多数,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必须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现在提倡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备课阶段,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或蓝图,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而在“二次备课”即个人备课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来确立自己所适合的教学方式。而“三次备课”则是指教后反思,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哪些策略比较适合他们,而哪些不适合,以便未来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比如在给六年级学生讲《挑柴》一课时,因为我校地处平原,好多人不知道怎么挑柴,就算是有从山中来的孩子也已经不干这种活儿了,所以这时很有必要通过图片给他们以形象的展示。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性格迥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个人,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对于天生羞怯的学生,只要他鼓起勇气举手了,就一定要提问他,从而培养他的自信;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的学生就要进行适当的抑制。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所以对学生的事先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了解不仅指对学生整体的了解,而且包括对学生差异的了解。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程度高低的不同,可以在备课时准备不同的问题以提问不同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都能回答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从而有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在作业布置上,也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方法,这虽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

新课标就语文学习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其实创造性是与个性密切相连的,如果缺乏个性,那么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了。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关爱和呵护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虽然年岁小,但已具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像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可能对学生的创造力给予充分的关注。

其次,教师有义务创造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个人思维的火花只有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任何一个充满创造性的班级,它的学生都是相当活跃的,对某一个问题,教师经常会得到多姿多彩、甚至意想不到的回答,这时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点评和充分鼓励。教师的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或许还会抑制其未来创造思维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对课文的理解中。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不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又有什么重大意义,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比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已可以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他们读了老舍先生的《养花》,都已知道作者是以此为乐的,并且其中有喜有忧,这时如何培养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就成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需要设计种种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教会学生合作与探索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认为,这里所说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就应包括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个人的探索。

合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这时教师起主导作用,比如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及时把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来,并和学生共同探讨,以避免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同时迷失方向。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关键词、精彩片段,还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的内涵;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掌握新的语言和文字,还应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时学生成为完全的主导。比如,讲《孔子学琴》,在让他们搜集了相关的孔子资料的前提下,分小组讨论,同时给每个小组一个不同的侧重点,第一组是孔子生平,第二组是孔子的思想,其他还包括“孔林”、“孔府”、“孔庙”,孔子在世界的影响等等,讨论完了就分组展示自己的成果,而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这样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和班级合作中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尤其是网络的广泛应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搜集信息资料。在讲授《鸟的天堂》之前,先布置学生搜索一些榕树及群鸟归巢的图片,从而增强他们的兴趣,在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课堂就变得容易、生动起来。有效的探索利于阅读能力的扩展,克服以前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总之,在理解课标,吃透课标的前提下,备课中应将学生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上,同时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这样就能把语文课上得很精彩。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成员自主性视角下社会组织自主性探析
国内教师自主性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