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多元化信息交流模式的构建

2009-11-04 02:32王小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多元化交流文献

王小波

一、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信息交流的新特征

图书馆既对信息接收、识别,也对信息进行整序、编码、转换、处理和加工,还进行信息输出传递,提供信息服务。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图书馆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流,既有图书馆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有图书馆内部的信息交流,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或是针对图书馆的服务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就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中介作用,让教师和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得其所需要的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图书馆信息交流的特点和内容出现了新变化。

1开放性和广泛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馆自身所拥有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来自于Internet上的信息。随着Internet的出现和应用,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的整体,即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交流具有广泛性;同时,传统文献实体的共享也能得到改进和发展,用户可以在网内的任意一馆,通过计算机查询,借阅图书馆信息网络中的所有文献。

2分散性和共享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以电子文献为主体。在网络上传递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建立计算机网络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相互传递交流信息,二是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是通过信息传递网络及现代信息处理工具提供数字化信息,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地区快捷地检索利用。

3交互性和实时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是在因特网平台上进行的,因特网是一种双向式的信息交流活动。用户不仅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提供者。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师生与馆员之间不是面对面地交流,而是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信息的反馈十分重要。同时,师生也可以通过修改检索提问和表达式来限定、扩展检索结果,并将结果是否满意的信息反馈给图书馆,这种交互式的信息交流形式是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形式。

二、多元化学校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内涵

1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读者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1)需求多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的激增,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显示出多元化的特点。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混乱和无序,读者需要获取有效,的信息,内容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形式上既需要公开出版发行的书报刊,又需要非公开发行的会议文献、学术论文等;形态上不仅需要文字符号信息,而且需要声像方面的信息;时效上既有动态的,也有回溯的;区域上既有本地、国内的,又有外地、国外的。这些充分体现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2)服务模式的多维化。过去的重藏轻用,以书为本的思想被新的开放的思想和先进的服务取代,学校图书馆必须广泛、准确、及时地实现文献信息的搜集、开发和传递。所以,不仅要保持传统的内阅、外借及书目查询服务,同时还担负着参考咨询、多媒体资料阅读、网络信息传递、情报检索、情报编译、回溯检索及读者导读、开设文检课等多种服务。随着读者需求的改变和增加,还要拓展新的服务项目。除了做好多项基础服务工作外,还必须在各个工作环节的连接上加强工作,加强对各项服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3)服务人员的多能化。多元化的服务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来说,网上的信息资源相当丰富,读者可以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通过整个信息网络方便地搜寻、选择和使用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信息的可存取性和参考咨询工作的质量才是衡量服务效益的重要标准。所以要求馆员们做到一专多能。既是文献信息系统的组织者、建设者和传递者,又是文献信息使用的向导和顾问。馆员必须知识结构合理,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素质。学校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人才或在岗培训,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多元化信息交流模式的内涵

(1)信息交流主体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络出现之后,信息交流主体的改变一方面表现在信息生产者的主动权增强,另一方面表现在信息接收者与信息发送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信息生产者就是信息的拥有者和发布者,读者和用户就是信息交流的接收者,图书馆就是信息交流的中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最初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基于传统印刷型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网络化,这与传统的信息交流相比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后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参与者的互动性增强,使信息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信息交流的主导权重新回归到了作者手中,交流的模式也变成了以作者和用户为中心。另一方面信息交流中的信息发送方与接受方之间的界限模糊,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增强,信息发送方随时可能变成信息接受方,而信息的接受方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成为信息发送方。

(2)信息交流渠道的多元化。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大大缩小,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在不断地更新。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链接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快速多途径地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信息交流中,用户既可以与往常一样在图书馆求助于信息服务人员的帮助;而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素养的用户则能够利用互联网实时交互性的特点,直接利用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工具,倾听同行的意见,交流自己的看法,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换,以快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

(3)信息交流内容的多元化。以往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内容主要以提供一次性的文献服务,大多数以应付借借还还为主,虽然也强调信息交流服务,但始终未能构成工作的中心。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把工作重心从信息处理向信息咨询服务转移,扩大服务领域,加速文献的输出。信息交流对象类型范围的逐渐扩大直接导致的现象是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4)信息交流载体的多元化。图书馆信息交流载体的多元化是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打破原有单一的以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收藏方式,向以磁介质、光电介质、化学介质为载体的新型信息媒介转化,形成各种载体共存的现象。这种转化,也同时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文献管理方式和信息服务的提供模式。此外,文献资源载体的多元化还直接导致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迈进。

三、多元化学校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构建

1强化网络资源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信息交流的内容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文献服务,而是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内容。因此,信息资源这一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了文献资源建设中,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经过布局、搜集、整理、保存并提供利用的所有文献信息的集合,这就表明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概念、内涵与传统概念有了较大的扩展和延伸,打破了资源建设只停留在实体的传统,发展到虚拟的网络数据上。所以,不能只顾及印刷型文献而忽视电子型文献,只顾及有形的馆藏资源而忽视虚拟的馆藏资源,要合理调节文献资源建设体系结构,保证各类文献信息资源都能得到开发和利用。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类传统信息的数字化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由于近期内我们无法将所有图书馆的资源都数字化,丰富的馆藏资源仍然是衡量我们服务和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准,与此同时,寻求与社会文献信息部门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现代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共同趋势。

2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师生的信息素质的高低、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信息的接收率和整个信息交流环境的好坏。尤其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素质,直接决定着整个交流系统的功能发挥。信息教育不仅包括信息科学基础理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产业管理教育,还应该包括信息法律法规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教育。通过信息教育,要减轻师生在信息利用过程中的语言障碍、检索技术障碍和信息技术障碍,提高信息获取、信息甄别和滤污能力。

3促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完成数字化转换以后,必须经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才能得以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目前,图书馆可以由因特网和万维网的高速、大容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其中包括同校园计算机网的链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使用,图书馆和校园内的电子计算机中心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图书馆网络和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的链接.可以把图书馆的信息交流范围拓展到学生宿舍和教授的办公室,使他们能更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猜你喜欢
多元化交流文献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