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人文西安的新亮点

2009-11-10 07:33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大唐遗址西安

王 敏

西安,一个身披十三朝古都历史光环的古老城市,一个集国家重点工业、繁华商业于一身的现代城市,其古文化与新生活的融融相合造就了今日西安无与伦比的人文魅力。韩骥,这位梁思成大师的弟子、我国知名的城市规划专家见证了西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规划进展历程,见证了无数文化项目在西安的崛起,也见证了西安历史融入生活的过程。而今,作为大唐西市项目的规划设计顾问,韩骥再次见证了人文西安的精彩例证——大唐西市为西安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文物保护思路、城市发展理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无可比拟,在这样一个“无处不遗址”的城市搞规划,应该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西安的城市规划,其对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怎样进行的?注重了哪些方面?

韩骥:和一些新兴城市相比,西安的城市规划复杂的多。在这个城市搞规划搞建筑,不仅要知道什么地方可以盖房子,更要知道什么地方不能盖房子。对规划设计者来说,历史文化方面的素养要求非常高。

西安的城市规划一直把古城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我们的目标是在21世纪前半叶使西安的古城保护能达到国际水平。我们也有一些具体的参照对象,比如东方的日本京都奈良,西方的罗马、雅典等城市。这些城市在古城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好,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西安对文物的保护一直参照着国际文物保护的办法。古城保护的要素有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山川形式,山脉河流大环境;第二是城市格局。拿西安来说,唐长安是方格网格局,如果我们没把这种格局保留下来,完全学西方搞放射性道路、圆形道路,那就彻底破坏了传统格局。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安的城市规划就保留了方格网的格局,并且保护了城墙。梁思成先生用环城公园把城墙保护了起来,既保护了文物,也增加了城市绿地。这也成为现在西安的一大特色;第三是城市标志性建筑和遗址。西安的标志性古建筑有大雁塔、小雁塔,还有一些著名寺院和城墙、城门。西安与别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遗址非常之多,汉长安城遗址有36平方公里,大明宫遗址3平方公里,还有华清池、华清宫、秦始皇陵遗址等等,西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是商业文化和丝绸之路的珍贵遗存;第四是历史街区。历史街区非常重要,它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建筑上来看,可能无法与庙宇、城墙相比,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中有商店、有住宅,是古代生活的环境,其中保留了大量历史文化传统。西安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照顾到了这四个方面,很多珍贵的文物和人文形态都保留了下来。

记者:您提到西市也是重要的遗址,它有着怎样的价值?是怎样进行保护的呢?

韩骥:西市遗址一直没有被定为国家保护级别的遗址,这是因为西市遗址不像城墙、寺庙等有很具体的保护对象,这片土地经过千年历史的洗涤,已经有了很庞杂的与西市无关的建筑,形成了一个村子。虽然西市遗址没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大雁塔、小雁塔、城墙等一起定为重点保护遗址,但我们在规划初期就把它框了出来。

西市是唐长安非常重要的遗址,像唐长安有东市、西市这样两个大市场,当时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很少见的。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所以在长安城它的起点不可能是皇宫,也不可能是园林,应该是市场。而当时东市的贸易主要对内,西市的贸易主要是国际性的,所以西市是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是无可争议的。从城市整体规划上把西市遗址框起来,是保留丝绸之路在西安的一个具体起点。

按照国际惯例,对文化遗址有多种保护方式,一种是如果遗址还存在,就按照原样保存。第二种如果遗址已经不存在,那么把遗址所在的这块地划出来,不再建永久性建筑。在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古城也普遍采取这种办法。第三种就是原样复原。但我们国家的文化保护相关法规规定不准复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曾经我们对历史研究的不是那么透彻深刻,比如唐代建筑到底是什么样,我们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大体研究明白。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把西市遗址这块文化宝地控制好,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再考虑如何使用。

记者:在西安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这是西安古城保护所强调的,是人文西安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现代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这种思路和理念源自何处?从这个角度讲,您怎么看大唐西市这个项目对西市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韩骥:说到文物保护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不得不提到1965年出现的《马丘比丘宪章》,它是对1936年颁布的《雅典宪章》的一个升华和补充。《雅典宪章》总结了20世纪初30年的城市规划经验,提出了很多城市现代化的原则,而《马丘比丘宪章》肯定了《雅典宪章》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又针对其不足增加了一些条款。

这里所说的不足,主要是对人文的忽略。《马丘比丘宪章》强调的是对人文、对历史、对城市情感的关怀。它所倡导的一条重要的城市建设原则,就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作为要素考虑进去,并且要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工业、交通、商业中心等要素同等考虑。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文化的保护,要与城市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使它们具有新的生命力,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应有的文化和经济作用。”这句话非常重要。现在,有些文物保护进行的很艰难。为什么艰难?就是因为保护文物和现代城市生活没有密切结合,没有让文物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应有的文化和经济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大唐西市是集历史文化保护之大成的一个文化项目,用了多种保护手法。比如修建博物馆将遗址原样保护。大唐西市置业有限公司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对西市遗址进行了考古普查,发现了西市东北角“十字街”遗址。董事长吕建中马上决定修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西市遗址上修建大唐西市博物馆,把这块珍贵的遗址保存下来,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非常认可的一种学院派保护方式;丝绸之路风情街区是用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来进行规划设计,我觉得非常有创新性。因为西市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在真正的遗址上,普通百姓感兴趣是丝绸之路风情街区、国际古玩城这些动态的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当年西市的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这是大唐西市项目有创造性的一点;另外,在整个项目的中心地段有商务会所。古代西市也有一个功能建筑,是管理机构,可以在此签订商约、诉讼买卖不公等,是公共活动机构。而现在大唐西市项目中建立的金市国际商务会所是一个具有现代公共活动功能的机构,有点古今呼应的味道。

从这几点来看,我觉得大唐西市的建设没有脱离古代西市的“大谱”,结合了古代西市原有的功能规划,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所以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大唐西市做得比较到位,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历史文脉。西市遗址我们经过种种努力保留了半个多世纪,我很欣慰这块地遇到了吕建中这样一个有文化诉求的建设者,当他了解了古代西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后,自己出资对遗址进行普探和发掘,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勘察发掘资料和文物保护专家的建议,按照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的规定和要求对西市遗址进行了保护。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记者:在古代西市原址上建一个“现代西市”,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来看,大唐西市的项目意义何在?

韩骥:大唐西市应该说是西安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建设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上的一大亮点,也是西安文化项目的重点工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意义。

首先,从唐长安的古城保护角度来讲,有六大要素,宫殿、寺院、里坊、城、市、皇家或私家的园林。宫殿有大明宫,园林有曲江,寺院有大雁塔、小雁塔,而之前“市”是西安唐文化的一个空白点,也是研究发掘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选择了西市,它是唐长安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从西安的现代建设角度来讲,大唐西市将是西安商业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场所。西安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平衡。多年来,西安的旅游跟其它地方一样,“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是共同的弊端。可是要让游客晚上不睡觉,就得给人家看些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规划了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曲江的大唐不夜城,主要以演艺为主。另一个就是大唐西市。它体现的是唐长安的民俗活动,比如酒肆、茶馆、异域风情的歌舞演出,都可以在这体验到。这样,西安唐文化的旅游项目,就形成“东有曲江、西有西市”的局面,这是西安旅游发展的一个布局。

还有,西安西部旅游点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东线。现在西线延伸出去有了法门寺。但是从市中心到法门寺距离较远,中间段欠缺有分量的旅游项目,无法形成链条。现在大唐西市正好补充了这个空白。另外,西安西部没有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商业中心,而大唐西市位于二环路以内,城市中心区,非常适合开展商业活动。所以大唐西市的商业功能也是对西安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很好补充。

从以上几个角度来讲,可以说大唐西市这个项目承载了多种意义,既有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也有发展现代旅游和商贸的现实意义。大唐西市必将成为西安新的城市名片和国际会客厅,成为各国游客到访西安的必游之地。

猜你喜欢
大唐遗址西安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西安大唐不夜城灯光璀璨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遭遇大唐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