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父母之“爱”

2009-11-11 09:18付梦颖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爱子何氏状元

付梦颖

何川洋,一位2009年的高考学生,一位高考分数为659分的重庆市文科高考状元,在短短的半个月里,他的人生经历了“从‘王牌到‘弃子”的大起大落。据《南方周末》的预测:“重点大学录取已近尾声,在各个重点中学的光荣橱窗中,新一轮的状元和名校录取生即将被张贴展示。而可以预见的是,在南开中学光环围绕的荣誉橱窗中,不会有田中,也不会有何川洋。”(《重庆状元:从“王牌”到“弃子”》,《南方周末》,2009年7月16日第1版)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让这名2009年重庆市的新科状元被北大、港大拒之门外?又是谁让这位状元沦落到无书可读的境地?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了“何川洋”,之后有二十多万条相关信息映入我的眼帘。何川洋之所以被北大和港大拒绝录取,主要原因是其父母通过民族成分造假,试图使儿子得到20分少数民族加分优惠被媒体曝光,使得这位重庆市的高考文科状元一夜之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何川洋面对媒体说出了“父亲的确错了,但这是出于对我的爱,我原谅他”这样的话,但在我看来这份来自何川洋父母的“爱”,对一个17岁的少年而言显得是那样的沉重和无奈。

父母爱孩子本来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爱?古往今来的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很多,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岳母刺字是为了教儿精忠报国;诸葛亮行不言之教是为了身体力行,对儿孙们进行五行的教育……但是何川洋的父母为其假造民族成分,却是违背国家的民族政策、践踏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为自己的孩子获得本不该属于他的加分优惠。相比之下,孟母、岳母及诸葛亮的爱子方式是明智的,这种爱不仅体现着父母和家庭对社会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且这种明智而恰当的爱,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使孩子终生受益。相反,何川洋父母的爱子方式,从小处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一种错误之举,从大出说则是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平的公然践踏。当父母打着“爱孩子”旗号来做违背社会规范或违背良心的事时,它所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首先,从直接后果来看,由于何氏父母的这份特别的“爱”,导致了何川洋为之奋斗了多年的大学之梦破灭了,因为连同何川洋在内的31名民族成分造假的学生已被取消了高考的录取资格。从间接后果来看,由于何氏父母的这份特别的“爱”,使17岁的何川洋一夜之间成了媒体和舆论的焦点人物,各种批评、声讨声不断袭来,何川洋心理上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可能是我们这些局外人所无法体会的。尽管何川洋事件离我们逐渐远去,但我相信由这一事件带给何川洋的心理影响不会很快消失的,也许这种影响会伴随他终生。退一万步说,何川洋没有被媒体曝光,何川洋没有被北大或港大拒之门外,何氏父母这种爱子的方式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因为这些通过民族成分造假而堂而皇之地走进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状元们,也许在他(她)们看来父母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应该的、无可指责的,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是否还会有是非标准,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否还会受社会规范的制约,都将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由此可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讲原则、忽视规范,这种“爱”只能成为孩子承受不了的负担。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考虑到他们的长远利益,而不应该宠着他们。如果那样,一旦作父母的不在了,孩子将会失去谋生的能力。所以,应该让做子女的受点儿苦,得到锻炼,以后方可以立足于人世间。《战国策》中的这一古训至少告诉我们的父母,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从长计议,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去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独立、如何获得谋生的能力,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或通过职务之便来给孩子谋取一己之私利;爱孩子就应该教会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原则,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而不是一味投机取巧,整日过着“守株待兔”式的生活。试想,如果有权有势者都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或通过权钱交易来“爱”自己的孩子的话,这对那些无权无势又无钱的普通百姓的孩子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即使我们从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父母,但是作为孩子,对于父母给予的这种爱又能承受多少?毕竟还是孩子的我们没有足够厚实的双肩和巨大的力量来承受那过分沉重的父母之爱,作为孩子,最大的幸福与快乐便是接受父母那如微风般温柔细腻的爱抚,而不是那强烈的烈日辐射,尽管表面熠熠生辉,但我们细嫩的肌肤却忍受着焦灼的疼痛。这难道是我们的父母们愿意看到的吗?

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然而当父母之爱变成了我们的精神压力或枷锁时,父母之爱就成了我们承受不起的负担。愿天下所有的爱孩子的父母能为你们的孩子“计深远”、谋发展,让他们在父母得体而恰当的呵护中健康成长吧!

[武汉市二中分校高三(9)班]

猜你喜欢
爱子何氏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害羞的年
何氏“十全大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