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性魅力的赞歌

2009-11-11 09:18朱庆和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后生骏马作画

朱庆和

读刘建超的小小说《将军印》,主人公——“将军”身上激荡着的大义凛然、刚正不阿以及诚实守信的精神感人肺腑。作者摈弃一切矫揉造作之态,运用鲜活的细节写人。作品特别在组织材料、描写事物,以及通过烘托渲染等表达技巧来刻画小说的人物,发掘出深刻的主题,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一)借助环境描写渲染紧张气氛。小说的“形象性和流动性是场面描写的基本要求。只有把空间形象的展示与时间过程的流动交织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场面”。(赵和松《故事创作谈》)《将军印》做到了这一点。例如,战争中有个情节感人至深。将军于两军阵前气定神闲,从容作画。以寡敌众,大获全胜,靠的是一种静气。小说中的将军就是这样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领兵之最高统帅”。小说中将军所面临的战争局面,正所谓两强相遇。有道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两智相遇静者胜。他能够以静制动,又有谁能说这静气不是一种境界呢。为了表现将军“作画”,作品先渲染紧张气氛。“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十万大军”,敌众我寡的兵力悬殊,这本身就令人悬着心跳。何况,据两个士兵相继报告的敌情,已经是燃眉之急。作者有机地将将军“作画”这一悠闲的“空间”,与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的“时间”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结构上,制造了悬念,引人入胜;在内容上,着力刻画出将军临危不惧、泰然处之的儒将风范。

(二)通过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人、事、景、物中都有它的踪迹。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前者写将军战争时“作画”,采用白描——写意勾勒,后者写和平年代“将军印”,采用了工笔——精雕细刻。尤其是作者通过详写“将军印”的细节,使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立意显得十分和谐。小说中将军面针对滚滚红尘中的功利主义者,仍然采用了“将军印”予以回击。不过,这并非一般材质的印章,其“章”是用将军的“大拇指甲盖”镌刻而成的,“印油”则是将军指上的鲜血。可见,这是一枚生命之大印,是将军不朽之灵魂写照。那朵梅花般的印记,像火红的太阳熠熠放射出人性的光芒。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艺术化地传达出将军永葆革命青春的精神品质。黑格尔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黑格尔《美学》)“将军印”的行动描写,正是对特定的场合中人物精神品格的行为、举止的展示,也是对人物性格、人物内心世界的最有力的手段。作者不但紧紧抓住了将军的行动描写,而且能够精选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有特征的动作,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矢志不渝的“将军”的精神风貌。

(三)采用断片对比结构组织材料。本文的结构采用了“相似式蒙太奇”手法,即借助两个事物的某种相似点,把两个场景或层次联结、组合起来。这种手法,易于表现时间跨度较大的事物。文章前半部侧重于刻画战事中的主人公形象;后半部侧重于刻画将军“解甲归田”后的人物品性。这两个“片断”的题材,既相互关联,又前后照应。战场上的将军,在硝烟中,通过画马寄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表现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是因为“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于是索性封笔。前后对比,说明了将军作画,屏弃了功利,也并非消遣休闲,他是将一腔凛然正气与威武不屈化着丹青妙笔。而当有人为利益驱使,亵渎了他当年的画作,将军“气绝身亡”,这个结局更加说明了他的画品与人品“遗世而独立”,令人高山仰止。

总之,读着本文,犹如聆听、欣赏一曲人性魅力的赞歌。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与立意上,都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它从一个侧面给读者以启发:一个人活着应该爱憎分明,做疾恶如仇、有侠肝义胆的角色,永葆人性、尊严与道义。人,应该具有凛然刚正、诚实守信的魅力人格,这也是时代的呼声。另外,本文作者叙述语言与小说人物语言,十分得体,既阳刚豪放、幽默诙谐、真诚大气,又不失含蓄蕴藉、细腻温存,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明达中学]

[附]

将军印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旌旗猎猎,闻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卷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己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替我送于对方元帅。”

黑衣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

元帅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画面上墨迹已干,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大战之前,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勇猛骁将。元帅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抵退十万官兵,传为佳话。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之时,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完就,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马。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从刀口下救出将军,自己失去一条臂膀。

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

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疾复发,双目失明。

闻将军双目失明,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而伪作也借机泛滥,鱼目混珠。将军当年战场作画,大多都没有盖印。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验出真假。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得将军印者乃真迹。一时间,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一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图请将军鉴别。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于身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人士?”

将军:“何方人士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干系?”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浑身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我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也罢,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闭紧屋门。

三日过后,后生上门,将军将一画轴递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磕首拜谢,告别将军。行至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亲画了一幅骏马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好奇心驱使,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被写了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书生顿觉眼前灰暗,忍不住放声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五十两白银求之。后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又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五十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确是将军真迹啊。看旁边这枚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

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猜你喜欢
后生骏马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眼前看得见骏马,心中装得下草原
“二后生”的传说
骏马在锡林郭勒草原奔放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指纹来作画
Beitaisi/贝肽斯 LM203(LM203 小骏马)
军休干部捐资助学惠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