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11-11 09:17蒋大甫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能力

蒋大甫

【摘 要】 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要从激起少数民族学生创新的紧迫感、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六个方面做工作。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培养 少数民族学生 创新能力

一、用人格力量、现实事例激起少数民族学生创新的紧迫感

作为高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用人格力量、现实事例激起少数民族学生创新的紧迫感。告诉学生,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领袖伟人无不是创新的典范。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力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学富五车”的书呆子,而是学以致用,会动手、动脑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思维空间,展示思维魅力,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意识

许多少数民族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读书时,由于当地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落后,压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同步结合来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与视觉相伴,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使少数民族学生有一种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阵地。许多少数民族高中生大多来自边远闭塞落后的地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知之甚少,面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如果我们把政治课教学单纯地当作理论“灌输”,势必使他们感到枯燥、呆板,难以引发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联系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还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特别是联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等举世瞩目的大事。比如,组织学生以“中国加入WTO的利与弊”为题进行“时事评述”时,在主评的同学讲评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这样一堂政治课成了同学们对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的辩证分析会。在这种充满真情实感的课堂氛围里,同学们更能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少数民族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变幻的良好习惯;不仅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重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老师直接培养或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受教育者的内在求知欲得到充分发挥,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突出个性化,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长

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少数民族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使他们借助自己在能力、性格、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其独立人格和创新人格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划一,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适时点拨,开启心智,培植每个学生的特色,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空间,变潜在的创造力为现实的创造力。

六、注意唤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斗志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而不发”,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充分想象的空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其次,教师要以科学的措施激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失败的学生查找原因,分析得失。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