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的影响

2009-11-13 03:54邵凯英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感子女家庭

邵凯英

笔者担任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多年的教学使我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深感影响学生成绩、人格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这些年教育教学的切身体验,对一些成绩不好,甚至出现不良倾向的学生作过多次分析,发现家庭管教的缺失是学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现实存在的种种家庭教育问题很不利于学生成长。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重宠爱轻管理

现在的家庭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富裕的对孩子的要求不加节制;家庭生活不富裕的也尽量节衣缩食满足孩子的要求。一些从小被父母、长辈宠爱,在物质上极力满足的学生养成了唯我独尊、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当这些孩子受到挫折或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失去自控,不善于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采取不上学、出走等极端方式与家长对抗。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了解不够,不善于做孩子的思想和管理工作,孩子出现了不良倾向而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进一步激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

二、管教方法不当

一些家长对子女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致使家庭教育功能丧失。他们对子女的缺点,不闻不问;一些家长则教育方法简单,常常是打骂了事,致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诱发了犯罪。一些留守未成年人因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而老人又无力管教,变得执拗成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沉溺网吧、逃课、逃学乃至自动辍学。

三、家庭暴力影响

一些家庭中,夫妻出现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有时当着孩子的面发生暴力冲突,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提心吊胆,时间长了,就会给子女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有的家长存在恨铁不成钢心理,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不但不帮助分析查找原因、固强补弱,反而时常会有冷言冷语,甚至进行体罚和打骂,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冲突使子女在成为直接受害者的同时,也易

使子女养成仇恨、冷酷、撒谎、逆反等不良性格。

四、单亲家庭影响

近年来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因为感情生活的不和谐、不如意,使得一些离异的父母亲性格或在处世方式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曾经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入微的呵护,循循善诱的教育因为家庭的破碎而越来越少。有的家长因为情感焦虑,反而视孩子为“出气筒”,孩子稍有不对就进行打骂、虐待甚至遗弃子女,对子女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进而使单亲家庭的子女变得孤僻、抑郁、易怒、焦躁、憎恨父母、疏远家庭,在班集体里明显不合群,甚至不交作业、厌恶学习。

五、事业型家长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中学生的父母大都在四十岁左右,正是事业爬坡的阶段,也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因此,有一些家长因为忙于自身的工作和事业,一心为孩子的将来打物质基础,反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成长教育,交心谈心较少,甚至是放任自流,由于这些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教育、监护,尽管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吃穿、比玩乐,很难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当父母发现时,孩子的学习已经很难进步,思想也很难转变。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事业有成,生活一帆风顺。关于如何管理好孩子,笔者做为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责任感

不可否认,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但也有少数家长的责任感会“中途断电”,往往孩子学习好时,表现得责任感愈强,而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下滑时,表现得不耐烦,甚至少管、不管。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成绩往往成曲线型,家长要充分理解到这一点,对待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要有“恒温”,不能好起来像个“宝”,冷起来像根“草”,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要和孩子成为朋友

现在的孩子心理成熟较早,对他们的思想和心事家长要及时了解、及时跟进,要见微知著。在孩子面前要平等,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无论从语言和行为上让孩子感觉自己可以和父母交心。如果以为人父母者自居,盲目树立家长权威,可能适得其反,孩子有什么心事不愿对家长说,得不到相对正确的意见,往往会加重心事,影响学习。

三、要加强和学校的联系沟通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往往在开家长会时才到学校,平时与学校沟通较少,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这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性不强。建议学生家长要加强与学校、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动态情况,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链接、互为补充、及时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进步负责。

四、要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学生情绪低落时、家庭出现变故时、成绩下滑时等重要阶段更应及时介入,为学生的心灵撑起一把伞。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配备学生心理辅导员,健全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咨询、解答疑问、提供帮助等形式,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使学生明白各种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和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克制一些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五、认真抓好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看似很宏观,好似离学生很远,实际上,这些教育必须从学生抓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克服悲观主义情绪和内心空虚,正确地评价自已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正确对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家长对于孩子学校生活中出现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下降、纪律松懈、厌恶学校生活、贪玩无度等倾向,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及早矫治,把不良心理遏制在萌芽初期,而决不能歧视和漠视孩子,引起他们的腻烦和逆反心理。事出有因,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时,要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要习以为常,也不要不以为然,而是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比如多和孩子谈心,一起出游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

总之,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要想使孩子成材,家庭教育是最不能缺失的一环,父母要切实负起教养之责,及时帮他们走出误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丽日蓝天。

猜你喜欢
责任感子女家庭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煮”夫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