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保障

2009-11-17 09:04张建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创新思维

刘 峰 张建国 李 涛

[摘 要]: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她将优秀的潜在人才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类实际人才。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院,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而这种特殊的人才应是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本文讨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体会以及创新人才自身的修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人才修养 保障机制

一、引言

从能力角度讲,人与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人具备了自然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而人才除这种基本生存能力外,还拥有一般自然人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人为谋生可以从事各种基本活动,这些活动延用着前人制定的规则、发明的技术和创造的成果,生产各种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活动可以周而复始地进行。人才则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发明性或创造性的活动,而发明创造的结果为一般自然人的活动提供了基础设施。一般自然人的活动,运用其劳动成果保障了人类自身的稳定生活和种族繁衍,人才则运用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创造奇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她将优秀的潜在人才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类实际人才。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学院,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人才,而这种特殊的人才应是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二、创建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

任何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过程都需要空间和条件,没有合理的机制保障,就无法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也就不可能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机制,是保证创新活动正常而有序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因此,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创新活动应被予以同等重视。创新机制一般包括创新榜样、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决策机制以及创新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建设等。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榜样的作用在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榜样可以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并激励他人不断进步探求;一个优秀的榜样就像一面旗帜,能够鼓励斗志,点燃火种。

除了榜样的驱动力量之外,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管理和创新决策机制的建立也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创新活动前的规划和引导往往是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科学的创新规划,完善的创新管理和良好的创新激励政策使创新活动获得大量的关注和宣传,同时也防止创新的过分发散,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建设,是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任何事物只有保证发展,才有进步的空间,创新活动也是一样,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是群体创新的关键。不断扩充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质量和规模的双重保障,因此,也是创新机制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的双重培养。以下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有些已付诸实施,效果颇佳。

1.一题多解,锻炼发散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练习,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快地对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答案,但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在得出答案的基础上,会积极寻找其他解决途径,也就是一题多解。因此,在题目设计过程中,就应尽量设计或选择具有可拓展空间的题目。应该大力鼓励学生的探求精神和想象力,对相同的问题积极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获得结论。既鼓励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个问题,也提倡不同的学生各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研究同一个问题,然后共同分析、探讨各种解决方案,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熟悉创新思维的一般方式,从而养成创新习惯,而使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惯性。

2.小题大做,寻求创新突破

如果说,一题多解是锻炼学生对于答案的创新,那么,小题大做,则是锻炼学生对于问题本身的创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遇到的题目,往往是从某些复杂的大型题目抽象而来的。因此,应鼓励学生面对题目积极做出还原思考,从题目本身出发进行拓展,这不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全局分析和大局把握。

3.假题真做,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创新活动也不例外。一些学生往往因为题目或项目并非日常生活或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情况,而采取消极的应付态度。在练习中只求速度和结果,而不进行深入、彻底和完整的分析与设计,更不用说试图创新了,久而久之,养成了草率和浮躁的性格。这种思维惰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重视题目,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不仅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同时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4.兴趣引导,鼓励创新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在创新中找到乐趣、获得成功时,创新才能真正摆脱外在的驱动力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与学生进行理论交流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并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将创新思维逐渐渗透给学生。例如,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事先将设计题目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将来有望涉猎的题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兴趣,还会提高设计的质量。

四、创新人才的自身修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创新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一切的外在推动力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创新人才的一些自身修养是决定创新活动效果的关键。

创新人才具有探索精神,他们不拘泥于被动的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质疑和寻求问题,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且勇于挑战权威。创新人才擅长独立思考,同时也喜欢与人分享和讨论,他们在思考中获得灵感,在讨论中获得共鸣,这些灵感和共鸣变成新的动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持良性循环。

创新人才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用心体会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于必然中发现规律,于偶然中寻求转机。创新对他们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学生的探求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同时,为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并鼓励学生的创新勇气。

五、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人才。高等院校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重任,我们只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创新心理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创新思维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