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09-11-19 09:16岳春林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摘 要】 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课程,应注重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为目的,在教师的教学主导前提下,实现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为学习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课程打基础,而且为运动训练、运动选材、运动损伤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如何提高运动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育观念的改革

在教育观念上要破除一次性教育模式,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从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一种既注意拓宽知识面,又注意培养实际能力的多层次终生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组织、管理,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然而,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难以实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悄然兴起并得以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如何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而展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学生自由探索而缺少教师的指导,则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基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利弊,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灵活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方法扩大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储备量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稳固的基础。学生在遇到大量而枯燥的名词、形态结构名称时,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灵活的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带领学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指出每个结构的特征,并结合人体自身这一活的标本,在体表能摸到的就指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到并体会。在体表摸不到的可根据标本上的位置及书中文字叙述给学生指出其体表各方位的投影,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通过直观教具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区别易混淆的概念或相近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一些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或总结出一些规律教给学生。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让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一系列有效、灵活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储备量大大增加,学习兴趣得以稳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为了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打好了基础。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强调“先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尊重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鼓励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新思想。

应用于运动解剖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把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解剖学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问题,针对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接下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或者提出相反的意见可以争论。老师只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点评,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由于《运动解剖学》的特点,对于运动系统部分作为讲解的重点,而运动系统的解剖实验,学生基本上不必动手操作解剖,主要是观察人骨标本、关节和肌肉,因此,课前准备必要的教学标本是前提,在实验过程要精心设计把握好三个基本环节:设置课前提问,重视课前交待;精讲启发诱导,加强实验辅导;灵活运用教学技巧,作好课后复习小结。课前提问和课前交待是发掘学生智力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一项有力措施。课前准备提问哪几个学生,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程度和不同特点,应该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的思维的火花,这是教师备课中要思考的问题。实验课不是老师的满堂灌输和机械说教,而是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要做到“精讲、启发和诱导”,用较短的时间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的概要,很快引导出新课,对于新课内容要精讲,阐明要点,突出重点,讲清三基概念,讲难点,解疑点,给学生留出大量的观察、分析、思考、解答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在做“启”的引导后,学生“发”起内在学习动力,要加强和重视实验课的巡回辅导,在辅导中有意识的创设问题的情景。课后小结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一般对在实验中学生提出问题最多的和概念不清的加以强调和补充。对每一次实验课的课后小结,让个别学生作某个内容的归纳总结,不足之处,其他同学再作补充,最后教师评价和引导。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结合标本和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加强了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字叙述的内容,提高记忆效果。由于实验室是师生良好互动的场所,因此更应该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基础,扩大应用,培养跨世纪应用型人才,这必须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来实现。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在教学实施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为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杜晓平,陈新,郝策.运动解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两个环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2] 杨利,程志清.师生角色互换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3] 马志君,王明堂,张常玲.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作者简介】

岳春林(1974-)男,汉族,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解剖学.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