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角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

2009-11-24 07:54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

王 健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马克思主义能否且如何与现实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关键。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最新发展理论形态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对待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29—02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莱斯及其追随者本·阿格尔以及奥地利人高兹等,其主要理论包括:

1.生态危机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虽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批判的正确性得以肯定。但并不认为导致垄断资本主义最后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危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一方面纠正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改善了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态,从而缓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经济危机难以大规模爆发。但资本主义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社会和自然的掠夺和占有,导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增长以生态危机换取或延缓经济危机,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已替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使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被迫转化于生态危机理论。本·阿格尔说:“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已取代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由于不能提供缓解其异化所需要的无穷无尽的商品,而维持其现存工业增长速度,因而将触发这一危机。”

2.消费异化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重心是放在生产领域的,只把劳动异化当作最根本的异化,认为只要消灭了生产领域的异化,就可以自由地表达和满足人的需求。但现实是,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诱使人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异化消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所谓“异化消费”,指的是人类用获得商品的办法去补偿其令人厌烦的、非创造性的,而且往往是报酬不足的劳动生活。“消费异化”理论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独裁主义协调导致的感情依附商品和生产扩张导致“自然萎缩”的原因。人们并不是把追求商品作为真正的需要,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的操纵和刺激下去疯狂追逐高消费的。人们把消费当做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人生的唯一乐趣,因而这种消费是异化的。这种“异化消费”的前提是异化劳动,但它又反过来刺激了异化劳动,消除了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麻痹了人们的斗志,延续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寿命。因此,不消灭“异化消费”,就不可能消除异化劳动,也就不可能有效地遏制生态危机。

3.稳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稳态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稳态经济旨在扼制住目前无限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将生产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稳定下来,实现经济的零增长。唯有如此“社会生产才既可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破坏生态系统,并使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2)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和高度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社会主义的稳态经济必须体现小型化、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的原则和精神。“只有按小规模技术发展起来的民主地组织和调节的生产过程才能使工人从官僚化的组织系统中解放出来”;(4)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是根本必要的,但“这种所有制不是国家政权所控制的,而是必须充分有利于分散化和非官僚化原则精神的贯彻和实施。”

稳态的经济理论是本·阿格尔依据马克思关于消灭经济危机和异化劳动的实现方式理论,构想出消灭异化消费和生态危机的社会变革模式,是通过“期望破灭辩证法”,实现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而所谓“期望破灭辩证法”指的是由于生态系统的有限性和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性发生冲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转化为商品的供应危机,引起无产阶级消费期望的破碎,从而导致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由此无产阶级通过不断的调整自身的需求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建立革命的消费理论,从而消除消费异化,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探讨

1.生态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分析了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在短短的几百年内,经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几千年创造的财富总和的百倍以上。但通过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重表现和后果,产生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也明确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建立在物质追求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必然是“唯生产力论”,其后果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对大自然疯狂的统治与掠夺。

2.生态马克思主义学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们不仅批判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而且批判异化消费,认为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进步的变革应基于这一点;使满足需要的手段主要依靠人本身能从事的活动;而大多数传统马克思主义者都忽视了消费领域,没有注意分析消费领域可能出现的新变化,也未能看到对爱好和消费的操纵会成为维持和提高利润率及实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高兹提出并论证了生态重建和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重建势在必行;批评环境主义的“绿色”资本主义,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方向的生态现代化才能彻底解救生态危机。

三、当代视角下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又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于完成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是对生态危机的本质及根源的重要解读。首先,生态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消费、阶级以及国际斗争是造成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方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批判功能的继承。正如阿·格尔指出的,“正是在我们称之为希望破灭了的辩证法的动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有力的动力。”其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契合了绿色生态观念和红色革命理想,这可以说是对“颜色革命 ”的新的注脚;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也说明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的体系学说。

2.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 ,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构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首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办事,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之前,要深入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开发各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预测发展趋势,研究对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按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其次,依靠科技进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营模式环境,解放和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质量。生态建设、减灾防灾、城镇建设、资源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各种科技力量的技术支持作用,研究开发和推广符合各地生态规律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方法、技术,增强科学技术知识对于正确引导各地进行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生态建设的效果,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营模式环境。第三,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是各地区走出生态破坏与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出路。第四,严格执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力度,加强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减轻人口对生态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失衡,是各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直接引发社会物质需求量的扩张,从而必然要求经济的超常增长,加重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因此,严格执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过力度尤为重要,计划生育政策事关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发展中的中国整体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在现实背景下我国所走的路子,并要不断的从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吸取有利的养分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杨耕.为马克思主义辩护[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2-81.

[2]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499.

[3]任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辨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5]周穗明.生态社会主义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4).

[6]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EB/0L].http://www.sina.com.cn/,2007- 02-05.

[8]王珊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9]曹昕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义——兼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哲学视界,2003,(8-9).

[10]赵彦宏.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19-21.

(责任编辑/吴明宇)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