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09-11-24 07:54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徐 杰 王 楠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本文在概括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主要理念以及循环经济的核心要求后,结合黑龙江省产业链条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是走出产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黑龙江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言,不但是必然的途径,更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131—02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黑龙江省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大企业为主、重工业为主的特有经济格局。具体说来,体现为国有企业中老企业多,基础设施等级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军工企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市场机制不健全,经济效益不高。同时,黑龙江省虽然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各种运输方式齐备,但是线网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基础设施等级较低。

循环经济的提法,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的全部观念集中在一个“新”字上。循环经济首先坚持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都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 第二,新的经济观。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要求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下功夫。 第三,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新的生产观。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是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第五,新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总的来说,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我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发展的概念。其核心在于:“十一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抓好一批产业链,形成几个大的产业群和产业基地,使其成为我省工业的主体。也就是说,要通过产业与产业间上下游、横向多样化链接,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进而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循环经济的思想对黑龙江省这样一个资源大省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循环经济,不能成为一个口号,要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具体说来,要从五个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目前,我省一些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尚不足,有待于提高认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出了这种忧虑。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搞好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城市在经济转型中,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更要重视同城市建设、产业优化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要按照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在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环境的可容量。使生态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在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社区全面推进,有序地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既然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因此,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说,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就是转变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并且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之中,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落实到各个环节,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三,要发展循环经济,制度环境与政策条件不容忽视。体制、制度、机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转变的,更谈不上经济转型。要致力于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规范引导经济运行。建立一整套新的政策措施,包括产权、价格等基础性制度,生产、采购、消费和贸易等规范性制度,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鼓励性制度,企业核算、审计和会计等考核性制度。此外,政府应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业促进形成循环型清洁生产环节;要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节约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对生产再生资源的产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要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与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四,技术创新一直是黑龙江省的工业之痛。因此,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是企业面对的挑战。对此,省政府应积极引进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

另外,省政府可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如七台河市初步建成了原煤—洗煤—焦化—煤化工、原煤—电力—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炭的加工转化走在了全省前列。鹤岗市推进煤层气和瓦斯的综合利用,生产生活不仅有了新能源,更有利于安全生产。双鸭山市正在建设烟煤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褐煤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及冶金循环经济园区。大庆市要求从产品生产延长到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实现了污染控制和效益双丰收。伊春和大兴安岭加快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建设,实施商品林基地、林板、林纸一体化工程,促进林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给城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城市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作为一个资源大省,资源供给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工业经济增长到了该“转弯”的时候了。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而应当物化于经济增长的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鼓励煤电、石化、金属加工等传统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要想真正走出资源枯竭的困境,延长产业链,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质和能源在这个持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才能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的长久发展,才能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奚祥华,李向东,孙秋丽.运用循环经济思想发展黑龙江省生态农业[J].经济策论,2008,(5):38.

[2]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5.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EB/OL].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xhjj/,April 28,2009.

(责任编辑/吴凤华)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