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实力透视

2009-11-29 05:28王卫宁鲁国斌何红娟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长跑全运会增长率

王卫宁,鲁国斌,何红娟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实力透视

王卫宁,鲁国斌,何红娟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以第7~10届全运会和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800m、1500m、5000m、10000m、马拉松5个中长跑项目决赛各单项成绩(3000障碍跑是29届奥运会刚增设的项目,因此成绩未列入收集整理),对第7~10届全运会和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决赛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剖析了近10年来中外女子中长跑各单项运动水平的发展态势与现状,提出了目前加强女子中长跑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女子;中长跑;全运会;奥运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子中长跑一直是中国田径的优势项目,1993年第7届全运会上,“马家军”大放异彩,5人13次打破3项世界纪录,改变了自1896年以来欧美运动员垄断世界纪录的历史。女子中长跑项目的突破在当时震惊了世界田坛,令世人瞩目。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女子中长跑是我国田径的骄傲和国人的期待,也撑起了中国田径的“门面”。在第26届奥运会上,著名运动员王军霞获得了女子5000m金牌和10000m银牌,再次证实了中国女子中长跑在世界体坛的实力和地位。在第28届奥运会上,邢慧娜再次夺得5000m冠军,在高手云集的非洲选手把持的长跑项目上摘下一金。反观2008年在家门口作战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除周春秀获得一枚马拉松跑的铜牌外,其他选手战绩平平,决赛场上甚至看不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3个奥运周期我国女子中长跑在全运会、奥运会上竞技运动水平的表现,分析10多年来女子中长跑的发展态势与现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7~10届全运会和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800m、1500m、5000m、10000m、马拉松5个中长跑项目决赛各单项成绩(3000障碍跑是第29届奥运会刚增设的项目,因此成绩未列入收集整理)。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第7~10届全运会和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前8名决赛成绩进行了统计处理,计算出各单项的平均成绩、第1名成绩的增长率(计算增长率是以第7届全运会和第26届奥运会的成绩为参照体,全运会的5000m是以第8届成绩为参照体):

增长率=(本届成绩-上届成绩)/上届成绩

2 女子全运会中长跑运动水平透视

笔者统计了第7~10届全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决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和冠军成绩[1~4],计算了它们的增长率,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在这5个中长跑项目中,除马拉松成绩有进步外,其他4个项目呈逐渐下滑趋势,九运会成绩是最低谷时期,到十运会中长跑成绩仍然不见起色。同七运会相比,中跑竞技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而长跑项目则是大退步,10000m成绩的退步分别达到2min11s81(九运会)和1min12s95(十运会)。总而言之,女子中长跑的竞技水平优势丧失,运动水平已全面下滑。

表1 第7~10届全运会女子中长跑决赛前8名平均成绩和冠军成绩表

表2计算了第7~10届全运会中长跑前8名平均成绩和冠军成绩的增长率。1997年八运会的4个中长跑单项的前8名平均成绩增长率有2项成绩提高,成正增长率,说明整体水平因项目不同而有进有退,进步幅度较大的是1500m,10000m也有进步,马拉松和800m成绩在退步,成负增长率。九运会5个单项的前8平均成绩则有4项成绩退步,成负增长值,仅有马拉松成正增长率。十运会的5个中长跑项目前8名平均成绩全部为负值。全运会前8名的平均增长率反映的是整体水平的发展态势,3届全运会冠军成绩增长率比较的是我国顶尖水平运动员状况。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到,八运会全部4个单项第1名的成绩均比七运会的成绩差,成负增长率。虽然第8届全运会女子中长跑在整体水平上并没有退步,但第1名的运动水平已经全面退步。九运会设有5个中长跑单项,除马拉松成正增长率外,其余4个单项成负增长率,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第1名成绩负增长率的值比八届全运会要大得多。十运会有4项呈负增长,其中5000m、1500m和10000m水平下降幅度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女子中长跑整体运动水平从九运会开始大幅度下降,十运会仍没有实质上的回升,中跑项目的下降幅度大于长跑项目幅度。

表2 第7~10届全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平均成绩和冠军成绩增长率一览表

注:“+”为增长率,成绩提高,“-”为负增长率,成绩退步。

3 奥运会女子中长跑运动水平分析

表3统计了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平均成绩与冠军成绩[5~8]。从表3中可以看到,世界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是不断提高的,在5个项目中,从第26届奥运会到第29届奥运会,无论是前8名的平均成绩,还是第1名的成绩,基本上都是直线上升的。800m前8名的平均成绩从1min59s19提高到了1min57s55,第1名的成绩从1min57s73提高到1min54s87,1500m前8名平均成绩从4min00s83提高到3min57s90,可见中跑的成绩提高之快。当然,有些项目奥运会上运动成绩的下降并不代表该项目运动水平的下降。如第29届奥运会上5000m就是如此,成绩虽有所下降,但运动员水平仍然很高。总体上看,长距离跑成绩的提高不如中跑,但运动成绩比较稳定。

表4统计了26~27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平均成绩与冠军成绩增长率。从表4可以看到,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中前8名的平均成绩5项有4项成绩在提高,成正增长率,这届奥运会长距离跑项目提高更快,依次为5000m、马拉松、10000m、800m,第1名的成绩的增长率按大到小排序为10000m、5000m、马拉松、800m。第28届奥运会与第26届相比,5个项目前8名平均全部提高。第1名的成绩除马拉松成绩退步外,其他4项有提高,增长率由大到小排序为10000m、5000m、1500m、800m。第29届奥运会除5000外,其他4项的前8名,增长率由大到小排序是10000m、马拉松、800m、1500m。第1名的成绩增长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10000m、800m、1500m、5000和马拉松是负增长值。

表3 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平均成绩与冠军成绩一览表

表4 第26~29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平均成绩与冠军成绩增长率一览表

注:“+”为增长率,成绩提高,“-”为负增长率,成绩退步。

4 中国与世界女子中长跑运动水平的比较

如果将第7~10届全运会与第26~29届奥运会中长跑各项冠军的成绩相对应地比较,我国的第7届全运会女子中长跑无论是第1名成绩,还是前8名平均成绩,都比第26届奥运会成绩要高,这正是我国女子中长跑的辉煌时期。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成绩能够保持的话,就可以在第26届奥运会上包揽女子中长跑的全部金牌。第8届全运会5000m第1名成绩优于第26届奥运会5000m冠军成绩,但其他各项第1名成绩都比奥运会冠军成绩差,标志我国女子中长跑开始滑坡。到了第9、10两届全运会,我国女子中长跑陷入低谷,5个单项的中长跑冠军成绩全部比奥运会冠军的成绩要差。从整体看,我国女子中长跑项目经过了第7、8两届全运会的高峰期后,九运会开始走下坡路,十运会仍然没有明显的复苏,全运会冠军成绩与奥运会冠军相比有了较大的差距,而世界女子中长跑项目则是稳步发展,成绩逐渐提高,运动水平越来越高,争夺奖牌更激烈。

比较第7~9届全运会与第26届奥运会女子中长跑前8名决赛平均成绩,女子800m前两届全运会和奥运会成绩不相上下,第9届全运会与第27届奥运会相比,成绩相差了4.22s,1500m的成绩前2届全运会成绩要比奥运会成绩好。虽然奥运会的成绩也时有退步,但幅度很小。九运会和十运会同七运会相比,中国女子中长跑4个项目的退步幅度让人吃惊,成绩有了较大的差距。在超长距离跑的马拉松项目上,3届全运会的成绩均好于奥运会的成绩,说明我国女子马拉松水平一直在稳定地发展,整体水平也比较高。总之,我国女子中长跑决赛前8名的整体水平与奥运会决赛前8名的整体水平相比,除马拉松跑在进步外,其他项目在大幅度退步,形势日趋严重。

5 建 议

5.1加强有氧和无氧的综合训练

中长跑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既要有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水平。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把速度和耐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三氧”训练法,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中长跑项目的特征。决定中长跑成绩的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两者必须同时具备。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过去,我国教练员在训练中似乎更重视耐力水平,特别在青少年的训练中,对速度的训练不够重视。从现代中长跑的发展看,必须不断增加“有氧和无氧”混合,即增加无氧的速度训练量,加强有氧和无氧综合训练。

5.2加强“以短促长和以长补短”的训练

传统的训练方法是以发展运动员的呼吸、循环系统和有氧能力为主要目的,其结果是运动员耐力好,而专项能力差,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尤为重要。训练中“以短促长和以长补短”的手段有较好的效果。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曲云霞的主项是1500m,但她的800m成绩为1min56s24,3000m成绩是8min12s18。正是因为经常采用训练短于“主项”的800m和长于“主项”的3000m进行训练,做到相互促进和补充,1500m成绩才能打破世界纪录。“以短促长”的训练方法,能更好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以长补短”也是现代中长跑训练的趋势。中跑运动员主要靠糖酵解为主,训练及比赛中,体内有大量乳酸堆积,若得不到及时的缓冲或转化,体内的酸性物质增加,减少能量生成导致疲劳。长距离跑训练能提高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对某些酸是良好的缓冲物,有助于达到适宜的pH值,有利于能量的生成。中跑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训练后,进行5~8km的越野跑,基本上使体内堆积的乳酸得以消除。

5.3以赛代练,模糊传统的训练周期

近年来,国际体坛田径赛事频繁,从形式到赛制,都不同于传统的训练观念和方法,包括周期观念、系统安排,特别是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等。现代中长跑训练一般根据项目、个人特点来安排,多采用小周期的训练安排,改变以前的大周期惯例[9]。基本期与比赛期安排相差不大,训练随时都有强度刺激,随时都可以参加比赛,并且以赛代练。这种小周期训练法,对提高训练水平、培养更高的竞技状态以及形成多年训练体系都有一定的作用。

5.4全面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增加负荷量与负荷强度

中长跑运动员要达到世界水平,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良好身体素质,如专项力量耐力、专项力量速度、专项速度等。特别是青少年的训练,要打好基础,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身体素质扎实,专项基础才稳定,高水平的专项才能得到保证。英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塞科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由大量、大强度、大密度组成的循环身体素质几乎贯穿训练的全过程,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王军霞“月跑量”220km,基本上是每天一个马拉松。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负荷量及负荷强度的关系上,要以负荷强度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训练中要提高专项速度训练的总比例,进一步突出速度训练的核心地位。中长跑训练的手段方法多种多样,只有不断创新,我国女子中长跑才会继续保持世界水平。

5.5心理训练的专项深化和训练的男子化

当前,心理训练已引起人们的广为重视。但结合中长跑专项特点和运动员个人特点,认真地付诸实施则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当前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专项深化主要表现是努力提高运动员专项心理的承受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以及在重大比赛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女子中长跑训练的“男子化”在竞技中长跑运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男子中长跑项目的发展优先于女子中长跑项目。所以在现代女子中长跑运动训练中借鉴于男子中长跑的训练经验,也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第7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前8名成绩[J]. 田径,1993,(12):39~42.

[2]李东.第8届全运会田径赛前8名成绩[J].田径,1997,(11):43~48.

[3]第9届全运会田径成绩[J]. 田径,2001,(1):62~63.

[4]第10届全运会田径成绩[J].田径,2005,(12):39~42.

[5]第26届奥运会田径各项前8名成绩[J].田径,1996,(11):45~48.

[6]第27届奥运会田径各项前8名成绩[J]. 田径,2000,(11):45~47.

[7]余维立.第2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述评(二)[J].田径,2005,(4):39~42.

[8]余维立.第2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述评(一)[J].田径,2009,(1):23~26.

[9]宗华敬,马拉松.长跑项目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动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9~11.

[编辑] 洪云飞

G811.21

A

1673-1409(2009)01-N108-05

2008-12-28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7B110)。

王卫宁(1962-),男,1984年大学毕业,教授,现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中长跑全运会增长率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谈中长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