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09-11-30 08:18
职业·中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力

张 禾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界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中多次提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多次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在当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头等大事。

一、创造力和音乐教育

“创造力”一词是由拉丁语“Creare”派生而来的,其大意为“创造、创建、生产、造成”。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也在迫切追求自身的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而美育在培养人的这些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美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正说明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是诱发式的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教学方式是诱发的,而非强制的。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特质。”关于这种“令人解放的特质”,恰恰表明音乐作为一种启发人思想的手段和工具,尤其能够充分发挥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众所周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每当爱因斯坦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他就把自己关起来演奏音乐,他认为自己能在音乐中获得灵感。正是音乐使他的情感从理性的桎梏中释放出来,使他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创造力。由此可见,音乐和创造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们运用创造力谱写并演奏出美好的旋律,而美好的旋律反过来又给人以灵感,激发人的创造欲望。

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具有强大审美功能和感性意识的学科,和创造力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

2、音乐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门类,在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在素质教育当中,我们应突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体到音乐教育当中,我们也应不断地探索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和完善自己的同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和创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那么,怎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的具体措施,如:广开思路、远距离联想、多中心注意、类比推理、克服紧张和集体讨论等。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创造力。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更愿意强调一下远距离联想、克服紧张情绪和集体讨论这三个举措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远距离联想已被广泛地运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之中

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场景、形象进行联想,可使抽象的音乐语汇变得具体而生动,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瑞士音乐家兼教育家达尔克洛茨在其音乐教学中也运用了这一方法。他的著名教学法——“体态律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通过唤醒学生天生的节奏本能来培养其敏锐细腻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除此之外,在这里必须提到以下这一点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进行音乐教育过程中开创的“奥尔夫教学法”,又称“Ep兴创造活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克服紧张情绪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许多演奏者在其演奏生涯中一直都致力于克服紧张心理,这种可称之为“精神上的障碍”的心理状态在音乐教学的发展中已开始显露出越来越大的实际意义,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从小学中学甚至幼儿教育就开始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和羞怯情绪是极为必要的。紧张心理一旦得到克服,对学生进行记忆和创造活动都是颇有益处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在一个人安静状态下才能记录反应到其大脑皮层的a波,平静的情绪和自信的状态是发挥创造力的良好条件。由此可见,教师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为学生树立敢于创造的自信心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构建其在创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安全的过程。

3、集体讨论对创造力开发的巨大作用

“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是以班组讨论为形式,通过学生互动的途径进行创造力的激发。自1963年被提出以来的几十年中,这种集体讨论的方法在西方教育中一直颇为流行。近年来,我国许多达到条件的学校也开始采用这种更为开放的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如此,笔者个人认为,将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引进到音乐教学中也是颇为有效的。让学生们互相倾听、互相启发,不仅可以锻炼他们在大众面前勇敢展示自己的心理素质,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迅速提高其创造力。在我国的一些专业艺术院校尤其是音乐学院当中,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常以演奏会、公开课等形式被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三种措施之外,其他一些在普遍教学中起积极作用的措施都应该被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运用到音乐教育中来。例如,应重视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可在开始阶段向学生提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动脑能力。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可鼓励学生自我提问,自我寻求答案,教师仅充当一个引导和促进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总之,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以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在对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当中,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关注是不能忽视的。众所周知,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日本学者恩田彰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本身具有创造力和无限求知欲,具有和学生共同学习态度的教师,往往会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大多会注重对创造活动的评价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渴望。由此可见,教师本身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引导学生创造力的行为中颇具意义。

具体到音乐教育方面,就更能显出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因为音乐教学是个性鲜明的教学,提倡不同人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因此,无法用某一固定模式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灌输对音乐的同一种理解方式。所以,因人而异、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育当中就显得弥足珍贵。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将一种呆板、强硬的,甚至是仅仅出于个人喜好的音乐观点强加于人,而没有根据情况进行再创造,那他的教学必定会是毫无生命力的,他的学生所学到的音乐也将会是毫无生命力的。

除了上面所谈到的教师的创新精神之外,教育工作者还应转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例如:过分追求成功、以个别学生的例子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等等。以上的错误观念均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即:打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信心,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简言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有利于诱发学生创造动力和信心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

在对“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我们发现,创造力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对学生甚至是对教师的创造力的培养都会被给予越来越多的肯定和关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心理,注重对自身创造力的培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为祖国的教育改革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供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