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夜与彩色的幻想

2009-11-30 08:18方卫平
少年文艺(1953) 2009年11期
关键词:刺猬发型童话

方卫平

当夜的黑缓缓铺展,我们身边的现实也随之慢慢退去,却常常有另一种现实在我们的心里迅速地生长起来。在彼得·潘飞进的窗台上,在汤姆的午夜花园里,在许许多多童话的入口处。黑色的夜开出了幻想的花朵。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黑夜寻求想象和灵感的原因之一吧。在《力头先生》和《费先生的刺猬头》这两篇童话里,不论是“我”与巨人力头先生相遇的场景,还是从刺猬头变成真刺猬的阿扎和针子相会的故事,都是在无人知晓的黑夜里发生的。

力头先生出场的情形,会让我们联想起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笔下的小姑娘索菲第一次与好心眼儿巨人相遇的那个暗夜。当这位巨头怪在“我”意外的那一摔中吓得抱头躲藏时,故事到此为止蓄积起来的所有紧张和恐惧,都化作了滑稽的笑意。而事实上,敏感的读者早就可以从作者叙述行文间的那份调侃里,判断出故事的情节与气氛的走向。不过,作者在这里所设置的不少“情节突变”,大多是出于推进情节的方便,还缺乏一些自然的铺垫,其中略显勉强的搞笑的努力并不能掩饰情节逻辑上的滞涩。但我又的确喜欢接下来“我”与力头先生之间的这场可爱的对话。“只有孩子才能看见”和“听见”的力头先生,让整个滑稽的故事又多了一份彼得·潘式的童年诗意:而关于“心情银行”的想象和解释,则形象地传达了一个常常被我们忽视了的生活哲理。

而费先生的故事显然不在于寻求现实生活的某种启迪。故事最新奇的地方,是在费先生的刺猬头与真实的刺猬之间实现了有趣的连接,它也成为了整个童话想象的生发点。自从“刺猬头”在宠物店遇见针子后,便夜夜在主人和朋友之间奔忙:原本平静的文字也开始充满小小的紧张与焦虑、兴奋和欢愉。终于有一天,偶然而又必然的巧合把费先生和他的刺猬头都推向了蓄势已久的那个转折:刺猬头“渎职”了,而费先生则在可怕的懊恼中“弄拙成巧”,忽然发现了改换发型的好处,结果是刺猬头很快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其他发型,刺猬头与针子之间的友情也不得不告一段落。故事的结局以一种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幽默而又温暖的方式,让始终相隔着的人与物之间实现了戏剧性的沟通。这篇童话的叙述与它的故事情节一样,淡淡的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却自有一种徐缓自如的松弛与温馨,这与它所要传达的情绪氛围,也是一致的。

这两篇童话均出自80后作者。与他们的前辈相比,这些年轻作者的想象和笔法都呈现出一种富于时代感的生动、流畅与轻扬;他们特别注重追求故事与表达的幽默质感,其作品往往不乏可圈可点的细节,但在故事的紧凑、叙事的凝练等方面,还有待更长时间的练习和打磨。很多时候,这些作品所追求的幽默也主要是承担引入发笑的阅读效果,缺乏丰厚的意蕴与悠长的回味。当然,这一点同样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磨砺。但无论如何,读到这些充满新鲜的气息与活力的年轻的文字,总是让我们对中国童话的未来不断充满了兴奋的遐想。

猜你喜欢
刺猬发型童话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