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研

2009-12-02 10:20何春蕾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金融危机

何春蕾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本已严峻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面对急剧变化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紧跟现实,认真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正确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危机中寻找机会,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职毕业生 就业市场

当前,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引发经济下滑,不少产业受到冲击,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中国的就业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经济蓝皮书》指出: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全球金融海啸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为严峻。因此,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理性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危机中寻找就业机会,实现就业,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 客观认识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

(一) 金融危机急速冲击就业市场,企业岗位需求大幅下降

随着金融风暴的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少企业倒闭、裁员,企业岗位需求下降。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市场劳动力需求下降;在过去八个月期间,全省亏损企业过万,有的已经倒闭或者濒临倒闭;许多往年必定出现在校园招聘现场的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已经明确表明取消招聘计划。但是另一方面,求职人数不断上扬,其中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数量增幅最为明显。

(二) 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从1999年起实行扩招至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2008~2012年每年毕业生规模将持续在600万~700万人,总量达3000万,比2003~2007年间的1738万增加72%。而我国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还将长期存在,每年需在城镇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实现就业的人数大约在2400万,而我国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缺口在1200万个以上;同时高校毕业生在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今年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新增岗位的一半,在现今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社会需求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难度愈发凸显。

(三) 理性对待金融危机,准确把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

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党的十七大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的关注,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了信心保证。

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2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发出的关于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件累计达到40多个,共100多项具体的政策,内容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待就业服务、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各个方面。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大量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政策框架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主要体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较大,而岗位的增加相对较少,在未来十年,我国就业市场总体上呈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态势。高职毕业生就业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机遇。首先,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急需一大批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而高职生理论和技能兼备的特点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其次,高职生的年龄结构、享受的政策待遇如户籍指标等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再者,高职由于学科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比较直接和密切,许多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

3. 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逐年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99万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创出新高,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04年开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每年同比大约上升一个百分点。据各省市的统计,2007年全国有10个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了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水平。

二、 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一)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国政府计划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等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广开就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鼓励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寻找就业岗位。

(二) 构建立体化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毕业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 探索多种就业途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除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继续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服务月、服务周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途径外,还应进一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基地,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优势,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加强与当地人才市场的联系,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四) 搭建平台,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学校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毕业生给予积极支持,及时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贷款担保、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加大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帮助他们成功实现创业。

总之,金融危机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必定比往年更加严峻,但是,只要我们沉着面对,保持乐观的态度,深入研究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及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准确把握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危机”同样能成为“转机”。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中国社会蓝皮书.2008

[2]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

[3]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课题组.2008年度上海市大学生就业暨重点产业人才分析报告.2008

(责编黄鸿业)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金融危机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