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

2009-12-02 03:44
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技术创新

李 钧

[摘要]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会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支持系统等施加影响,从而产生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这两种效应都通过竞争、示范联系、人才流动等途径产生,只是作用方向相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途径的正向作用比较显著。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但是由于跨国公司来华进行研发投资的目的与我国的科技战略并不一致,所以这种带动作用不但不会自动出现,而且还会产生挤出效应。充分获得跨国公司研发溢出,尽量减少挤出程度,这需要我国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进行规范与引导,同时完善竞争机制,促进本土企业吸收能力的提高,以扩大溢出效应,减少挤出效应。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挤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5—0034—05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投资力度,其中,我国更是以容量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价廉质优的人力资源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热点区域。基于提高本国创新能力的目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鼓励跨国公司在本国设立研发机构,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外资研发对发展中的东道国技术创新具有两面性特点,我国学者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研究结论也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即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既有有利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挑战和一些负面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客观评价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分析,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溢出效应机制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溢出效应是通过优化本土企业创新环境、增加创新动力、强化创新支持系统(资金、人力)、提高创新者(本土企业)创新意识与创新方法、增加创新技术促进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其中,增加本土企业研发资金、优化创新环境等作用比较直接,其他作用主要通过竞争、示范模仿、联系和人力资源流动等途径实现。如图1所示。

1、增加研发资金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研发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为2112.5亿元,比2006年增长29.6%,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水平依然较低。据统计,2006年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研发支出分别为2061亿美元、1810亿美元和884亿美元。㈩显然我国企业的研发支出与此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增加了我国研发投资的经费来源,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企业研发投资的不足。以北京市为例,2005年,164家外商驻京研发机构共筹集科技经费71.7亿元,占北京地区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9.5%,成为北京市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优化创新环境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创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要求投资地区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和配套服务,能够提供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等。为了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政府将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这样做无疑也可以优化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创造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

3、竞争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技术竞争力度。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更好地配置现有研发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研发管理水平,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反过来,本土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也会迫使外资研发机构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研发投入,这又给本土企业造成新的竞争压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带给本土企业的溢出效应就是在这样的竞争循环中螺旋上升的。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进入,也使我国国内研发机构面临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将促使国内研发机构尽快建立面向市场的研发活动模式和面向市场的科研体制,使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成果有效扩散到企业,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间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4、示范模仿

外资研发机构还为我国本土企业的科研部门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先进研发经验的机会,为提升本土企业研发工作的运作水平创造了条件。另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带来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世界先进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方法,对本土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科学先进的内部技术创新体制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5、联系

跨国公司为了尽可能地利用我国国内的研究和开发资源,获取广泛信息,降低研发成本,其在华研发机构往往采取开放策略,通过项目的分包、合作等形式完成研究和开发。这种合作主要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开展。清华大学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到2005年底为止,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97家跨国公司与我国36所“211”工程重点高校成立了202家联合研发机构,其中2005年底前已投入运行的有190家。国内研发机构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的研发合作,使国内研发机构在取得各项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方法,积累更多的研发经验。这种经验可以通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传递给本土企业,从而间接促进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跨国公司也开始与我国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技术合作以达到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的目的,比如,2007年,联想与微软合作,共同成立联想一微软联合创新中心,联想投入约40名工程师,微软则提供技术经验和培训支持,双方共享研发项目的知识产权。㈩客观地说,这种合作也使我国企业获得了丰富的技术信息,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实力。另外,跨国公司对我国国内前向和后向配套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要求非常严格,而在华研发机构会充当“辅助师”角色,帮助本土企业达到要求,从而间接帮助本土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比如,日本索尼公司在中国有1010家供应商,而这1010家国内供应商要保证所有的技术标准达到国际水平,同时保证环保达到国际标准,在这个过程中,索尼公司在华的技术研发中心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欧洲禁止使用6种有害金属,相应的当“ROSE法规”开始实施的前一年,索尼公司已要求达到新法规标准,其研发中心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替代品帮助中国国内供应商找到优质金属以达到国外法规的要求。

6、人力资源流动

人力资源流动是技术扩散与发生溢出的主要原因之一。跨国公司设立海外研发机构,除了少数核心技术人员以外,其余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会从东道国招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跨国公司投资的研究开发中心,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开发人员平均占95.07%。这些研发人员在跨国公司

研发机构中的工作经验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研发能力,还会通过增强其技术组织与管理能力等一些隐性知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一旦离职去国内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发展,将会间接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凭借自身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研发环境,不仅能够抑制中国科技人才的外流,而且能够吸引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留住和吸引了一大批高级人才。他们都是中国宝贵的创新资源,这些人才一旦回流本土企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挤出效应机制

本文所指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起到阻碍作用的情形。与溢出机制相似,挤出机制是通过过度竞争、弱化关联效应、争夺研发资源等作用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各要素施加负面影响,进而弱化本土企业创新动机,动摇创新支持系统,恶化创新环境使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受到阻碍,从而产生挤出效应的。见图2所示。

扩大占有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是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的主要动力。以前,凭借国内较低的土地、人才、原材料等要素成本,本土企业在竞争中还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自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后,由于在研发上也能利用我国的廉价资源,使本土企业的技术比较优势大大减弱,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这种过度竞争使得本土产品市场份额减少,企业利润随之大幅度降低,这样一来,势必使本土企业减少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通过产品市场获取研发信息,寻求创新机会,而本土企业产品市场的丧失使其研发工作失去依托而被迫取消或减弱。

2、弱化关联效应

出于技术保密问题和技术领先收益等方面的考虑,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独资化趋势明显,大多以独立法人形式单独注册,一般采用独资和控股的股权结构,而且,愈是技术领先企业,愈是倾向于采用独资形式。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了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跨国公司增强对公司核心技术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先进技术的外溢效应,限制了先进技术向中方企业的扩散。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以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为主,基础研究所占比例非常少。在本文统计的2003—2007年上半年成立的274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中,专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和兼做基础研究工作的研发机构共有26家,占研发机构总量的比例为9.49%。这说明在华外资企业的研发机构主要为满足市场开发与占有的需要,这样做的目标是使跨国公司自己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通过详细具体的研发分工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和垄断,使中国本土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的被动地位。

3、抢占研发资源

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研发投资,客观上与本土企业在研发资源上进行争夺,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对研发人员的争夺。在跨国公司的高薪诱导及激励政策下,大批国内企业技术人员流向外资企业,这种人才外流使得本已缺乏创新人才的本土企业雪上加霜。另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还借助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大量从国内科研机构获取人才。从而削弱了国内科研机构的创新力量,间接影响了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中近8成来自中国,而这8成中国研究人员中,主要来自于国内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这些顶尖人才的流失使我国研发部门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影响。除此之外,跨国公司还积极争夺研发后备力量,我国高校优秀毕业生由于易培训性和对本土情况的熟悉成为争抢的主要对象。

四、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通过以上机制分析,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既有溢出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两者同时并存,方向相反。两者的作用途径基本相似,可以总结为“示范联系”、“人才流动”和“竞争”,两种效应同时在这三种途径上发挥作用,只是作用方向相反。

那么,从实证角度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到底有何影响?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中13个三位码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具体测算了外资研发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通过“示范和联系”、“竞争”、“人才流动”三个途径的影响情况。

通过对变量的具体设定,本文提出的检验模型为:(公式)

上式中下标i代表高技术行业中不同的子行业,t代表不同的年份(下同)。其中:PAG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专利申请数,表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产出。RYG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JFG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两者分别表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的人员和经费。RYF为三资企业研发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JFF为三资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PAF为三资企业专利申请数,根据构造,这三个变量的系数β3、β4、β5分别刻画外资研发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流动效应、示范联系效应和竞争效应。

通过计量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发现,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言,自身研发经费的提高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首要力量。对于外资研发来说,其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但是外资研发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三种主要途径所起作用不同,其中竞争途径所起的正向作用比较显著,而人才流动、示范联系两种途径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特别明显,但是要警惕人才外流负效应的产生。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言,从总体上说,外资研发的溢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但是外资研发效应的三种主要途径所起作用不同,其中竞争途径所起的正向作用比较显著,而人才流动、示范联系两种途径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特别明显。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既有溢出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两者同时并存,方向相反,作用途径基本相似。具体而言,溢出效应通过示范模仿、人才流动、竞争和联系途径产生;而挤出效应通过过度竞争、弱化关联效应、争夺研发资源途径产生。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同时在这几种途径上发挥作用,只是作用方向相反。

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其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但是由于跨国公司来华进行研发投资的目的与我国的科技战略并不一致,所以这种带动作用不但不会自动出现,而且还会产生挤出效应。充分获得跨国公司研发溢出,尽量减少挤出程度,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加以规范与引导。根据溢出效应与挤出效应的产生机制以及实证结果,本文提出

如下政策建议:

1、规范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消除其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可能会加大发达国家和我国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进而增大我国的产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在引入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同时,必须强调其对产业安全的风险性,消除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不利影响。对跨国公司的市场技术因素、产品构成、动态技术优势、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加以分析,加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监控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防止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垄断地位。

2、完善竞争机制,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溢出。

从跨国公司溢出效应产生机制及实证结果可以看出,竞争是发挥溢出作用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竞争的“度”把握不好,成了过度竞争,溢出效应就会转变成挤出效应。因此,在本土营造竞争环境,完善竞争机制,是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溢出的重要手段。引入同行业多家跨国公司是当前值得推崇的做法,但这里需要注意竞争力度的合理增加,因为在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有可能把本土企业直接挤出市场,不但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反而起到“促亡”的效果。

3、增强本土企业吸收能力,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研发示范联系作用。

从跨国公司溢出效应产生机制可以看出,本土企业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充分发挥示范和联系等作用的关键因素。但是实践中,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状态比较落后,对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所以跨国公司研发的示范联系效应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本文的实证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点。要进一步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溢出,需要国内企业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消化、吸收能力。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调整投资结构,确保自主创新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应大力培养与引进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同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研发活动的主体。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导的企业、政府、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创新系统,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4、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研发人才流动的正向作用。

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切实落实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防止科技人员流失,努力吸引科技人员回流;优化创业环境,特别要加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以鼓励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创业活动;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以鼓励我国研究开发人员积极创新多出成果。

[参考文献]

[2]江小涓·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研发行为[J],科技导报,2000,(8);董书礼,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与我国产业技术进步[J],中国科技论坛,2004,(2)

[3]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分析[J],科技统计报告,2008,(23)

[4]英国工贸部,2007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z],2005

[5]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外商驻京研发机构已成为北京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J],科技统计报告,2007,(16)

[6]陈礼达·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研发合作“透视”——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薛澜教授[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7)

[7]张黎明,联想与微软中国宣布成立联合创新中心[N],北京晨报,2007一04—18

[8]王志乐,把跨国公司纳入中国创新体系[EB],http://theory,people,com,cn

[9]柳卸林,赵捷,19家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04,(4)

[10]周学勤,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研发竞争动态博弈[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

[11]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8)

[12]从微软研究院看跨国研发机构用人之“道”[EB]

(责任编辑:张琦)

猜你喜欢
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技术创新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