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海急先锋

2009-12-02 03:44宁龙盘
军事文摘 2009年11期
关键词:炮塔装甲车战车

宁龙盘 马 可

“海上蛟龙”亮相阅兵场

本次国庆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中,国产新型水陆两栖装甲车和ZBD-04履带式两栖步战车成为新的亮点。阅兵式上,排在车辆方队的第3、第4和第6梯队,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

两栖装甲车的最大特征是具备航渡能力,它的研制史就是一部水上推进系统的变革史。上个世纪,两栖装甲车虽然历经履带划水推进、螺旋桨推进和喷水推进三个代次的发展,水上航速却始终没有大的提高,一直难以突破20公里/小时,无法实现高速航行。

此次阅兵展出的两栖车辆是我国从90年代开始研制的,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从排水到滑水的转变,实现了高速航行。高速航行必须超越排水状态进入水动力支撑状态才能实现,也就是成为水动力支撑车型。但是因为在过渡航行状态下(大约25公里/小时左右)会出现难以逾越的阻力峰值,不改变车体结构而掣纯提高动力系统推力是无法让两栖车辆自行进入滑行状态的。此次阅兵展出的两栖车辆选择了安装首尾滑板系统的方式帮助车辆进入高速滑行状态,并先于美国将高速两栖装甲车族投入现役。这种滑行技术,最突出优势是简便可靠,安装在车辆首尾正面的滑板系统可以认为是传统防浪板的放大,不但不会干扰车辆陆上行驶,而且在收起后还能起到附加装甲的作用。

两栖装甲车性能简介

登陆突击的“双胞胎”兄弟

国产新型两栖装甲车的外形新颖、重心均匀、性能先进,其作战能力与美国装备的EFV两栖远征战车相当。它采用了世界流行的动力装置前置设计,通过两个涵洞式水泵喷水推进器配合履带划水推动车体向前行驶,水上航渡速度近30公里,小时,相比我国以往水陆两栖战车的10公里左右的水上速度,可以说具有跨越式的发展!它包括两种主战车辆,火力强大的ZTD-05两栖突击车和强悍非凡的ZBD-05,两栖装甲步战车。

ZTD-05两栖突击车装有1门105毫米低后坐线膛坦克炮,同时具备对地、空射击能力,主要作战任务是支援步兵抢占登陆场,压制滩头岸防火力。它配备了国产最先进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在海上射击时可以直接参照陆上射击方法进行,射击精度和作战距离有了明显的提高。加上这种火控系统具备图像稳定的热成像观瞄通道,ZTD-05将以往63A式水陆坦克没有海上夜间及复杂气候条件下作战能力的弊病一扫而空。105毫米线膛炮自80年代从西方引进以来,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性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发射新型脱壳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上穿透5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足以击穿M60A3和N48H坦克。此外,还可发射炮射导弹,具备在敌人直瞄火力射程外先敌开火的额外优势。

ZBD-05步战车配备有车载式卫星定位系统和信息数据链系统,乘员3人,另可搭乘5—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正好是一个机步班的标准编制,便于登陆后快速组成攻击队形。

它采用了楔形的八棱内倾新式双人铝合金装甲炮塔,相对于之前的单人炮塔,内部空间明显加大,车长不再处于驾驶员后方,更加有利于协调指挥全车作战。炮塔外壁用螺栓连接有一层附加装甲,后部还带有我国传统的围栏式防弹栅栏,用于防备反装甲弹药的直接进攻,防护能力明显强于之前的单人炮塔。

在战车的炮塔前部左右两侧分别装有“田”字形布置的4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可进行2发、4发、6发、8发齐射,能在前方100米处形成长120~150米、高度0-30米、持续时间2~4分钟的遮蔽烟幕带。

ZBD-05装备1门可靠性极高的30毫米机关炮。该炮可发射杀伤爆破燃烧弹、穿甲燃烧弹和曳光杀伤爆破燃烧两用弹三个弹种,射速为每分钟330发,当使用穿甲燃烧弹时,在1500米距离上可击穿倾斜角为60。的25毫米厚的钢板。炮塔两侧各携带一枚“红箭”73C反坦克导弹,具备反击轻型装甲目标和摧毁敌人的大中型火力点的能力。

在机关炮身管周围有一个金属罩,它是在炮身外面增加的四棱形衍架支撑机构,目的是提高身管刚度、抑制炮口震动。新型两栖装甲车族的装备,跨越式地提高了我国装甲车辆的水上机动性能。

“一车装两炮”——ZBD-04履带式两栖步战车

ZBD-04履带式两栖步战车(以下简称04式步战车),是在97式步兵战车和63A式水陆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乘员3人,另可搭载15名全副武装的陆战士兵。该车机动性能、外观与上面介绍的新型两栖装甲车基本相当,同样采用了发动机前置布局。动力舱在车首右侧,驾驶舱在车首左侧,战斗舱在车体中部,载员舱在车体后部,车尾部有一个供士兵上下车的单扇后舱门。该车陆上最大行驶距离为500公里,公路最大时速68公里/小时,最大水上航速30公里,小时,抗5级风、4级浪。

04式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装载两门炮的炮塔结构。新型炮塔的外形非常低矮,装有1门100毫米口径线膛炮和并联的30毫米口径自动机关炮。炮塔左侧还有1挺车载并列机枪,火力十分强大,几乎是两栖突击车和步战车的综合体。值得注意的是,100毫米口径线膛炮除使用常规炮弹外,还可发射激光制导导弹,导弹飞离炮口后由弹尾火箭加速,射程达到5.5公里,最大可以穿透700毫米厚的钢装甲。火控方面,采用测瞄制导合一的数字式指挥仪火控系统。该系统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命中率高。实战中,一旦发现目标,系统自动跟踪,并迅速测算出射击诸元,自动调整火炮。炮长要做的只是选择弹种,按电钮击发炮弹。

防护方面,04式炮塔顶部有四周镶着亮片的小铁帽,这是激光报警装置。战斗中,当敌发现我车时,一进行激光测距,该装置就能感应到,并立刻报警。听到警报声后,战车会先敌开火,同时采取规避,增强了战场生存能力。同时在炮塔左右两侧分别装有3具76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单排布置,可进行2发、4发、6发齐射,能在前方100米处形成长120—150米、持续时间2—4分钟的烟幕,能够有效地干扰精确制导武器的攻击。

04式步战车装有信息智能系统,能与外界实现信息的互联共享,更有利于与各军兵种联合作战。车顶装备了北斗双星定位导航装置,使得车辆在能见度较低或不便于辨明方向的情况下,仍能短时间内保持按设定的方向行驶。总的来说,该车战术性能与俄制BMP-3型步战车基本相当。未来将在地面突击攻防、机动作战、渡海登岛作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两栖装甲车的发展历程

两栖装甲车是指在水中具有浮渡能力的一类装甲车辆,主要用于登陆作战。两栖装甲车靠密闭车体获得浮力行驶在水面上,一般装甲较薄、空间较大、密闭性好。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我军非常重视两栖装甲车

辆的研制,并于1964年自行研制出63式水陆坦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较早掌握喷水推进两栖装甲车辆设计技术的国家之一。该坦克战斗全重18吨,乘员4人,装有1门85毫米坦克炮,采用喷水推进器,水上最大航速达到12公里,小时,当时称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水陆坦克。

63式水陆坦克由于抗风浪能力不足,曾经一度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江河中“游弋”,被称为“江中之鳄”。1995年初,我国装甲兵开始实施海上作战使用改造,成就了一鸣惊人的登陆铁拳63A改进型,与之后陆续成功研制的新型水陆两栖装甲车和04式两栖装甲步战车交相呼应,共同成为了我军实施首波突击的主力军,共和国的两栖战车成为了“海上蛟龙”。

四海蛟龙谁主沉浮

目前,国产新型水陆两栖装甲车和04式两栖装甲步战车被国外军事专家称为AAAV,所谓AAAV就是Advanced Amphibious Assauk Vehicle的英文缩写,意为先进两栖战车。它与世界最先进的美国EFV两栖远征战车、俄罗斯BMP-3型步战车处在同一代次,甚至有所超越。2001年,台军实施“飞马计划”,采购了48辆AAV7两栖突击车,但这些装备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淘汰的旧货,远远落后于当今先进的两栖装甲车。

下面,我们就04式两栖装甲步战车与国外先进两栖战车作一对比。首先列出一组数据,以便大家对这四种车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04式不愧是由我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先进两栖战车。乘员3人,表明车内装有自动装弹系统。搭载人数适中,与美军的EFV相当,达到15名,接近两个战斗班的人数,适合我军登陆后的攻坚作战。而俄罗斯的BMP-3搭载人数过少,不足一个战斗班,单车作战能力受限。台军的美式AAV搭载人数达到了25人,为四者之最。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搭载人数越多越好,且不谈舒适度的问题,人数过多容易造成下车暴露时间长、展开慢,容易大规模被杀伤。

另外,04式火力强劲,兵器数量与俄罗斯的BMP-3相媲美,100毫米低压线膛炮使得它具备远距离攻坚能力,对摧毁碉堡工事极为有效。此外,能发射炮射导弹使得打击距离提高了两倍,并能有效威慑武装直升机。相对而言,EFV火力较为单薄,攻坚能力弱,AAV只有可怜的1挺12.7毫米机枪,与04式及BMP-3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从表2可以看出,机动性方面,04式水面、陆地速度较为均衡,最大行程排名第二,综合指标出众,机动力好。动力装置采用了世界流行的发动机前置设计,BMP-3发动机后置缺点是载员上下车不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的EFV动力性能一枝独秀,是由于水上高速行驶模式成功的研制。EFV在水上机动时,通过车首滑板向前撑开,液压控制的履带略为回收。两侧滑板则向外翻,盖住履带下缘,履带前方也有盖板挡住,以免高速行驶时履带与水面接触产生巨大阻力,将车体变成一个“大型水上冲浪板”。再加上两个大推力的喷水推进器,最大速度可以达到46公里/小时。

从表3看,在防护能力方面,04式的车体和炮塔采用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重量轻,硬度高,也是国际发展趋势。比较而言,AAV的钢制全封闭炮塔显得要笨重一些。重要部位加装轧制钢板附加装甲或间隔装甲,防弹性能优秀,前装甲可防300米以外的30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其余部位可防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应该说,04式的防护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效保证了步兵在车上的安全。

两栖装甲车辆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化、信息化将在装甲车辆中得到全面反映。如敌我识别器、超近反导、激光报警、热成像、激光测距、影像融合、GPS定位,导航等技术以及全自动火控系统都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应用到装甲车辆上。两栖装甲车辆作为一种特殊的装甲车辆,在这方面也不会例外,并且由于两栖作战的迫切需要,还有可能在某些方面领先于其它装甲车辆。此外,两栖装甲车辆的水上性能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那些以陆地性能为主,兼具克服水障能力的两栖装甲车辆,其水上推进方式及航行速度将基本保持目前的水平,难以产生质的飞跃;另一方面,由于未来登陆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大规模、高强度和陆海空三军联合的立体作战,必将促使那些以由海向陆实施平面登陆作战为主的两栖装甲车辆,在其总体结构、水上推进方式及航行速度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性发展。

猜你喜欢
炮塔装甲车战车
阅读理解专练
M2布拉德利装甲车
基于Unity引擎制作塔防游戏
反欺凌装甲车
莱茵金属公司将扩展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性能
伊朗新型“克拉尔”KARRAR主战坦克在当地电视台出现
囧版三国之无敌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