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鲁迅思想照亮课改前行路

2009-12-03 08:25张福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鲁迅新课程方向

张福勤

课程改革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每当困惑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抽出时间,让心静静地沉浸在《鲁迅九讲》中,期盼从钱理群和鲁迅两位先生的教诲中获得启发,拨开迷雾,找到前行的方向。虽然前行的路漫漫,但有了方向之后,我们就会坚定地走下去。本文就是把我用心聆听到的两位先生的教诲运用到对新课改的探索中,期待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第一,在探索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不必一味地拒绝别人,他们的经验,甚至教训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先生教导我们:“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凭空臆造,必须有继承,才能有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新课改,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应该将哪些传统的做法发扬光大?应该怎样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有“标准插座”,每个老师面对不同学生时,都应该找出更适合当下这些学生发展的思路,使自己成为成功的“这一个”。而不是庸俗的“那一群”。对于那些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的教学成果,要理性分析;对于他人探索失败的经验教训,更要总结反思。

反思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热闹与喧嚣的背后,也透射出某些因时代转型而特有的“多动”与浮躁,折射出一个让我们这些每天行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深思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

第二,鲁迅最看重的是实践、是行动。鲁迅用形象的语言,反复强调的“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辟成平地”、“栽种树木”、“开掘井泉”,都是要号召我们行动起来。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师要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一边摸索,一边不断校正方向,总结经验,最后走出适合自己的路来。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地”,扎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扎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好的“想法”转变为可行的“做法”,不断地进行探索、创造,课程改革才会迎来新的希望。

第三,鲁迅主张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要“寻朋友,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共同的探索与努力。鲁迅看得很清楚:“青年人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自然也有要前进的。”这也是当今的教师群体像,真正有教育革新理想的教师还只是少数,在如今的教育大潮中,这些老师常常是孤独寂寞的。要激起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就必须“联合起来”,相互支持,才能摆脱各自分离的孤独状态,形成群体的力量,完成教育革新这个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第四,鲁迅也在提醒着我们:你们所要走的是探索、追寻之路,将充满艰险,会遇见“深林”、“旷野”和“沙漠”,更会有失败和挫折;但同时一定要有自信和坚持。的确,面对今天的教育改革环境,要做点真教育有多难,我想是所有一线教师都可能体会得到的,家长的争分心理,学校的排名挤压,同事的冷言冷语……不管遇到多大阻力和困难,只要坚持,并认真总结经验,改革就充满希望;同时,还应该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胜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了急功近利的潜意识,我们才能走得坚决,行得踏实。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联合起来,同时向着可以生存的方向走”的集体实践,我们不仅要自己动起来,还应该拉动同事,发动家长,动员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一起行动起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才能迎来辉煌的未来。笔者相信《鲁迅九讲》中的观点与理念定会与老师们的教育思想发生碰撞,迸发出更多的教育思考。

编辑王宇华

猜你喜欢
鲁迅新课程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