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愉悦发展

2009-12-03 08:25高俊英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校本师生特色

高俊英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潜质不同、兴趣各异的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自主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校本课程也是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舞台,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资源情况,开发特色课程,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需求主导:学生喜欢什么?对学生的调研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内容可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形式、考核方式、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程度、对课程的满意度、课程开设建议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等方式,可以比较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选课需求、学习需求、对课程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充分了解现有课程情况,在此基础上,学校方能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设置,构建师生都满意的课程体系。

条件主导:学校能做什么?在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还要梳理学校资源情况,包括教师资源、学校物质资源、社会资源等,从而明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明晰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学校要重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校本课程的随意性,具体环节可包括课程申报、审批、教学视导、学业评价等。

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途径

学生兴趣课程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提升能力与修养的动力。我校开设的几门比较有特色的课程有:“健身街舞与流行街舞课”、“vB趣味程序设计”、“家庭理财”等。

教师专长课程化。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一个没有个性、没有专长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的。教师依据个人兴趣与特长开设校本课程,一方面拥有了专业自主权,提升了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教师的学识、爱好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与个人素养。

学校特色课程化。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传统优势、课程建设导向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师生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程度。我校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有:“版画与藏书票”、“走近墨客骚人”、“汉字趣话”、“诗词趣话”,以及“天文基础和天文观测”、“机器人制作”等。

校本课程的学业评价

与必修课程相比,校本课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压力小,因而在考勤、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等方面的管理都要困难得多。我们评定的原则有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日常表现,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二是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可以是准备一次发言,进行一次专题汇报,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设计并动手做一项实验,参与课上的小竞赛,组织一次辩论,动手完成一个作品……

三是搭建平台,展示与评价相结合。如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表达、演示,小组进行集体汇报,制作展板、宣传海报等,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我潜能并获得成功的愉悦。校本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式可以是:学业发展性评价×70%+模块考试成绩×30%,总成绩大于60分,即为通过。还可以增加评定等级,以便更具体地描述学生修习情况:90~100分为A等,80~89分为B等,70~79分为C等,60~69分为D等,60分以下为E等。

猜你喜欢
校本师生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麻辣师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