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注重课程重组与资源开发

2009-12-03 08:25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资源

王 剑

高中新课改后,美术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为全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主动研究新课程所带来的变化,积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将美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以说,新课程对美术教师影响深远,教师要明确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把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的区别;能够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新体系。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探索

教学实施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同时注意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认识美术规律,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表达方式,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锻炼美术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提高观察分析和创作表达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美术活动天地,给学生选择多种美术学习方式的机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体验中国画、西方绘画、陶艺、木工制作、民间美术的活动过程中,感受美术实践所带来的愉悦。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现代多媒体美术学习实践活动。电脑美术、摄影摄像成为学生喜爱的新美术内容,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现代美术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识,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新编教材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学本,其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设计了大量的、多样化学习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选择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的扩充,每学期计划中的18学时难以完成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选取有共性的课题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并结合校本课程资源、有区域特色的美术文化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分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1~8课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部分,将9~20课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这部分内容重组合并,或将部分课题分配给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一方面解决了教材内容繁多、课时相对紧张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行学分管理,自主选择学习课程

实行学分管理,完善美术课程评价的方式和实施方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针对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设定必修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学分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拥有选择修习课程的权利,学生可以在灵活的学分制课程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和规划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建立多样化课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课程管理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课程设置,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的主要途径。

美术新课程的设置内容系列,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多种尝试的机会。五个内容系列共九个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满足高中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要求。模块教学是这次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美术不断发展的矛盾。美术教师积极开发学校的教学资源,新增设了陶艺教室、木工教室、工艺教室,同时美术教师积极地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合理利用音乐教室开展影视赏析课,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电脑美术和影视编辑,利用物理教室开展民间美术烙画制作等,有效使用了现有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解决了美术模块教学中对专业教室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利用学校图书馆、美术教室、多功能展厅,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如宣传栏设计、节日展示活动的海报设计、校园景观设计、教学楼室内美化以及举办校园艺术节等,使学生“学有所用”。

学校充分利用地区教学资源和校本教材,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区优秀的美术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编写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教师利用区域优势开发了“城南文化”、“老北京的胡同”、“走进法源寺”、“国粹京剧艺术”等,将宣武区的琉璃厂文化街、寺庙古建、民俗民风合理地融入校本课程。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实现了学校特色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学校美术课程的创新,促进了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反思

美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师资水平、学生基本素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美术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教师在选取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学校的差异性,重视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当地文化遗产、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民间艺人作坊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美术实践活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如宣武区结合琉璃厂、天桥、湖广会馆等地开展的“城南文化”活动;崇文区结合百工坊、红桥市场、龙潭庙会等地开展的“中国民间艺术”活动:东城区开展的“走进中国美术馆”等活动。

在师资方面,学校间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充分利用各校优秀美术教师资源,进行跨校合作。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美术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就是充分利用了示范校优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环境、跨校教学的自选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综观课改全局,学校要贯彻新课程、教师要响应新课程、学生要适应新课程,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课改。从学校角度来讲,要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解决学科所需的专业教室,还要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从教师角度来讲,大部分教师感到知识储备欠缺,还需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中新课程将原来单一的高中美术鉴赏变成了五个内容系列九个模块,由以往的鉴赏类型课变为鉴赏、体验、实践等诸多类型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规范性,使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了,负担重了。教师既要领会高中新课程理念,又要研读教材,还要解决美术课时相对紧张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怎样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比较实际的问题,同时在学分制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应是为学而学,而不是为分而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美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