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玉与山海关

2009-12-07 03:38李相龙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5期
关键词:田氏山海关孙氏

潘 跃 魏 强 李相龙

晚清民国年间,山海关出了个督军,那就是田中玉。田中玉,字韫山。生于1869年10月,卒于1935年7月,临榆县城西小高建庄(今山海关高建庄)人。幼年聪明好学,很受私塾先生的赞赏,九岁时,其父病故,家境渐窘迫,仅读书二年即中断,而后开始了小贩的生涯。赖其祖母和母亲节衣缩食,将他教诲成人,毕业于清末提督叶志超在山海关南海兴办的随军讲武堂,18岁肄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任北洋军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时任练兵处会办大臣袁世凯的幕府任府僚,后升任山东兖州镇总兵。1907年4月,随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的徐世昌到东北,任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民国初年,任机要局局长、中将、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民国四年(1915年)任北洋军阀陆军部次长。1916年任察哈尔都统。1919年任山东督军兼省长。1923年5月5日,田中玉因“临城劫车案”事件,引起各国公使的不满,被迫引咎辞职,隐居大连。

田中玉在任职山东督军兼省长期间,尊其祖母和母亲的意愿,出资在山海关筹办田氏中学(今山海关一中的前身),1921年落成开学。此后又相继建成小高建庄、西关、罗城、南肖庄、北戴河海滨等八所小学。田中玉每年都到山海关小住,在公馆内接待朋友及临榆县乡绅和田氏中学的敦职员工,勉励大家为家乡的教育出力献策。并以十万银元购得山海关原旗地和林场,以其地租收入提供办学经费。

在山海关城内西大街北侧,建有田中玉的公馆,田中玉公馆为仿欧式建筑,系田中玉私人住宅。始建于1920年,青砖灰瓦,楼阁三层,底层为半地下格局,南北长22.5米,东西宽16米,建筑面积302.4平方米。解放前曾驻过日本宪兵队、国民党党部。解放后是山海关市委所在地。后为农药厂、印刷厂、学校办公室。2003年5月归属山海关区文物局,是山海关境内仅存的,民国时期仿欧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现在田中玉公馆已修葺一新,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海关关城内镇东门西侧,建有田氏节孝祠,全称田氏姑妇节孝祠,俗称田氏家庙。系当时任陆军部次长的田中玉为其祖母孙氏、母亲阎氏兴建的家祠。肇建于1917年,落成于1918年4月20日。祖母孙氏28岁守节,74岁去世。母亲阎氏29岁守节,66岁去世。在田中玉任兖州镇总兵期间,清朝廷赐孙氏正一品夫人、阎氏正一品夫人。田氏节孝祠坐北面南,原建筑的最前端为山门,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大式硬山顶。

田氏节孝祠后为阎太夫人节孝坊,石结构,四柱三楼。明间两立柱正面雕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赐楹联。

阎氏坊后为孙太夫人节孝坊,也系石结构,四柱三楼。“节孝”二字,亦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赐额。

孙氏坊后为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后出廊,大式硬山顶,左右耳房各一间。其后东西厢穿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最北为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小式硬山顶。

房与房之间各有月门相通。1950年代,该祠的前半部山门、阎氏坊、孙氏坊被毁。仅存享堂、东西穿廊、北正房,成为一个四合院布局,总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后来东西穿廊各在前檐加长一坡檐椽,作为用房。1999年“天下第一关”广场改造工程时,将其整体拆迁,在山海关第一中学东南侧重建。

物换星移,岁月荏苒,对于田中玉的历史功过,我们无须再作评说。但对于他在山海关办学一事,应给予充分肯定。在山海关长期兵荒马乱,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的历史条件下,田中玉为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做了许多事情。特别是他创办的田氏中学,曾为共和国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图片来自山海关政协、档案馆)

猜你喜欢
田氏山海关孙氏
山海关水关
陆九渊行书《宋故孙氏夫人墓志铭》
收复山海关(油画)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饰演昆剧《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田氏一角的感悟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
追爱就要厚脸皮
追爱就要厚脸皮
田氏紫荆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