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插图的萧条与雄起刍议

2009-12-07 03:38石鑫进
艺海 2009年10期
关键词:插画办刊美的

石鑫进

文学书刊插图长期萧条不振,引起出版署与中国美协的高度关注。1995年11月全国第四届书籍装帧展览之际,宋木文署长看过后,“第一句话说插图太少,有断层的感觉,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很重视”。2001年12月26日,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在京召开“中国书籍插图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会议回顾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插画辉煌时期的成因,对近20年来插图的不景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会”发出呼吁,希望出版界与画家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实践把这个事业发展下去”。

正是这一召唤,吸引一些画家起来响应,纷纷去追寻各自的梦想。我也有幸跻身其中。大家纷纷猜测,插图的繁盛期不久会到来,最多在七八年后。时至今日,插图界的情况究竟怎么样,那些问题是否有所改善?这既是实际问题,也是理论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应持乐观态度,泰然面对,用发展眼光去审视它的未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插图事业必然雄起。这是不可争辩的历史发展规律。

长期以来,刊社对“国家扶持”的希望值过高,我也曾经有此同感。这既不现实,更不正确。国家已经给了宽松政策与竞争机制,难道还要恢复“大锅饭”给奶包养不成。

总的来说,插图萧条问题不但没有改善的迹象,而且每况愈下。在保持成本、追求利润的前提下,有的期刊稿费一降再降,文稿每千字40元,封面插画每张100元,插图每张20-30元,甚至取消插图,用剪报照片充填,或下载图案冒牌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平庸的文章又作不出好插图。长此以往,刊物整体形象受损,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致使刊社经济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生存困难,落到拜求书商承包的地步,美其名曰“合作办刊”。

美编的地位最低,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大部权利被剥夺,没有封面插画、设计的拍板权;不配给专用电脑;非编辑人员拥有的待遇,美编没份,如采访用的照相机,记者证等;一人担负几个人的工作量。有的期刊干脆不设美编岗位,凑合着过日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问题的本质是,受商业利益驱使的流行文化(下称“流行文化”)渗入出版业而形成的似乎怪异的文化现象,致使刊物失却了自身的特色与价值,沦落为面貌做作的沮丧模样。因而逐渐失去市场应有的发行份额。表现在办刊理财方面以时尚为风向标,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尽使“创汇”解数,能者受尊重,那些被编辑工作事务缠身的人,只能坐冷板凳。其次,将节支最大化,尽量采用不付稿酬的下载作品,导致期刊形象的大变脸,为“流行文化”开了方便之门。那些不讲确味、语境灰色、莫名其妙的浮躁之作,粗俗低劣,以亵渎艺术为时尚的嬉皮造作,魔幻骗术、花言巧语、弄虚作假的商业广告等等,竟然以其“新颖”、“幽默”与“摇钱树”的身份,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毕竟期刊是文化商品,一旦失却了健康的文化品味与美的本质,势必沦为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刊物销出去坑人,卖给破烂王,不仅可悲而且血本无归。

法国时尚设计大师伊·圣洛朗的艺术理念及高尚情操,神圣不可侵犯。他曾于2002年愤然退出了时尚界。原因是,受商业利益驱使的流行文化渗入到时尚界,导致“时尚设计中的高雅、美丽的因素已逐渐消失,剩下的只是华而不实的形式”。(圣洛朗)为了坚守艺术的圣洁与美的本质,他选择了正义地离去。

面对圣洛朗大师,那些病入膏肓的刊社更是相形见拙。当然不能采取放弃不办的消极态度,也不可被“流行文化”俘虏而苟延残喘,应该到回归正确的办刊方针理念上来,打造精品文化,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重新建立自己的读者群。像上海《故事会》那样领跑全国期刊的发行量,以特色、精致、可读性强的体面与笑脸面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否则,纵使“国家扶持”也未必能成为一剂有效的解药。

不要把“流行文化”视为洪水猛兽,不必为一些刊社的唯利是图而叹息动怒,也用不着对插图的滑坡、断代而忧伤,更不必为美术编辑的地位与苦衷而停滞自身业务知识的探求,抑或担心期刊的困境与命运而忘却与时俱进。认可存在是明智之举。“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黑格尔),这些现象只能存在一个时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恩格斯把黑格尔这个哲学命题称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诚如五、六十年代插图的辉煌期已经逝去,不可能全盘加以复制,但我相信,不久必降临的是插图全新的辉煌时代。

作品是作者心灵的窗口,是作者个人修养、情操、生活及技艺作用的产儿,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所谓喜欢,则有以情感人的因素为主导。“金牌的产业与运动员的勤奋、有趣、随和以及极富人情味有关”(澳大利亚·亚当·普律蒂),体育如此,作画就不用说了。“欣赏田野上绽放的一朵紫罗兰之美的心就是数学”(日·冈洁)。被这朵花之美而感动,是为“对美的感知力”,亦即对美的关注与情动,由此能产生执着心与乐观情绪。用情感创作的插画,才会打动读者的心灵,使他们爱不释手。

我喜欢用会意思维来引导意象表达。记忆与想象的形象更为生动合意,这就是意象表达的优势。而会意又令人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抒发,两者兼而融之,能让意象表达如虎添翼。

我习惯手绘与电脑结合来创作彩色插图。一般只打腹稿,直接用笔作正稿,边画边完善,始终保留自由、随意的空间,追求意趣天成的境界。遇到枯燥乏味的文稿,画不出情调来,也玩点装饰味。至于借鉴与继承,立意与构图,探索与创新等老生常谈,可以闭嘴,因为这类东西全部表现在画中。(见图1-图6)

抚今追昔,起初期盼的第八个年头已经到来,虽然美梦未圆。但许多收获都超出了预期。回望八年前的“研讨会”,还有逐梦历程,我心里充满着敬意与豪情。对于一位创业者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永不放弃。

梦未竟,我将继续追寻。

猜你喜欢
插画办刊美的
就要紧紧粘住你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无脸小插画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