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飞飞台引发的冲击波

2009-12-08 01:39古远清
钟山风雨 2009年5期
关键词:阿Q全集鲁迅

古远清

1982年,鲁迅之孙周令飞冲破大陆有关方面的禁令,为了与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台湾小姐张纯华结秦晋之好而移居台湾,由此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出乎意料的鲁迅热。尽管也有人撰文说周令飞的行动是什么“投奔光明”,但人们对这老一套的政治宣传已感到厌倦,学术界及广大读者更感兴趣的是周令飞的特殊身份,因而许多人把周令飞与鲁迅联系在一起,鲁迅及其作品顷刻间成了热门话题。众多报刊报道周令飞来台时,均以“《阿Q正传》作者之孙”称之,无形中宣传了鲁迅的《阿Q正传》。过去台湾读者耳熟能详的是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这次鲁迅的声名大有掩盖胡适之势。《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登周令飞从日本抵台这一消息时,还提到鲁迅脍炙人口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少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乘机大写文章,诠释鲁迅的作品和诗句,仅周玉山一人就发表了四篇,其中《还鲁迅真面目》,高度评价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并认为《呐喊》、《彷徨》分别出版于1923年和1926年,其时国民政府尚未成立,“而鲁迅小说中抨击的对象,也的确完全与国民党无关”。还指出当时的鲁迅是左倾文人而非亲国民党人士攻击的对象。这样谈论鲁迅,便初步改变了人们认为鲁迅从来都是反对国民党的印象。

周玉山还提到鲁迅写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等文,认为鲁迅对孙中山的人格推崇备至,这均有助于降低台湾读者对鲁迅的敌意。周令飞本人也写了《我祖·我父·我》的文章,介绍了鲁迅的生平和作品。但鉴于当时还未宣布解除戒严,不少人的反共反鲁立场一时难以改变,因而鲁迅在许多时候仍是被批判的对象。如姜穆的《由周令飞谈鲁迅的性格》,童世璋的《鲁迅看报骂人的怪招》,就有不少攻击鲁迅的言论。在鲁迅未得到公正评价,其作品又不能全部阅读的情况下,一些青年学者只好到国外去寻找鲁迅作品及其评论资料。作家蒋勋则利用自己收集到的地下出版物去阅读鲁迅原著。

为了配合周令飞来台,出版商掀起了一股盗印鲁迅著作的热潮。盗印对象首先是销售看好的《阿Q正传》以及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次是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且介亭杂文》。还有五花八门的《鲁迅选集》在各大学旁边的书摊上出现,一时成了抢手货。有个别书商竟不顾当局不许进口大陆书的禁令,利用水运或航运的渠道引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出的16卷本《鲁迅全集》,由原价人民币56元暴涨至新台币2万元,在台湾地区创造了单个作家作品集要价最高的纪录。

《鲁迅全集》能光明正大出现在台湾书市上,那是在解除戒严后的1988年8月,“新闻局出版处”允许三十年代大陆作品进口之后。谷风出版社一马当先,将大陆1981年出版的16卷本《鲁迅全集》重新打字排版。唐山出版社1989年9月推出的13卷本《鲁迅全集》,则是据1947年10月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的《鲁迅三十年集》充实后排印的。风云时代出版社1989年9月推出的鲁迅作品全集还多达36册。但这些全集由于价格昂贵,销售得并没有预计的理想,读者看好的仍以《呐喊》、《彷徨》、《野草》等名著为主。但有这三套不同版本的“全集”作比较,毕竟满足了台湾读者全面地、无偏见地读到鲁迅作品的要求。

随着《鲁迅全集》全方位登陆台湾,鲁迅及其胞弟周作人见报率逐日增高,评价也出乎预料地好,如有一篇书评说:“鲁迅的批判传统、抨击‘现代派文人的虚伪、苍白以及跟中国现实环境的脱节现象,也就具有处理中国意识危机的象征作用。鲁迅在小说、杂文、木刻等艺术境界的挣扎,实有开创时代精神的意味……鲁迅痛恶徐志摩这层上流知识分子,对胡也频的倾向马克思思想,也止于同情的地步。鲁迅的历史意义,也就在忠实记录新旧知识分子对中国认同的心灵交战过程。”就连一篇评大陆拍摄的影片《城南旧事》的文章,亦谈到鲁迅,认为把旧中国“表现得最尽致的作家当然首推鲁迅。鲁迅《故乡》里的闰土,《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父亲的病》里的父亲,《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祝福》里的祥林嫂,《孔乙己》里的孔乙己,《阿Q正传》里的小D、阿Q……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人物。在鲁迅之前,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人,同时又能写得这样深刻。在鲁迅之后,也还没有人能追赶上他”。

台湾读者最喜欢的是《阿Q正传》,其影响之大,由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可看出:“四位年轻的工程师日前完成了一部汽油压式的产业机器人,取名‘阿Q……他们希望这种机器人推出市场后,有唐吉诃德向风车挑战的那股傻劲,所以就取名‘阿Q。”基于这种情况,《联合文学》作为台湾最具权威性的纯文学月刊,于1988年12月推出了《现代人看“丑陋的中国人”阿Q》专辑。前言中指出:“‘阿Q现象今日已不止是一个文学现象,早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一个社会现象。”发表文章的主要有司马中原的《从鲁迅看〈阿Q正传〉》、林文月的《三读〈阿Q正传〉》、东年的《再莫彼此笑称阿Q》等等。这组文章有如下特点:一、以论《阿Q正传》为主。二、执笔者中作家居多。三、态度比过去客观冷静,几乎都肯定《阿Q正传》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是鲁迅最优秀的代表作。

还应提及的是研究鲁迅论著。这些论著有如下特点:一、作者多为非台湾人士,如王润华是新加坡作家,王友琴、陈漱渝是大陆学者,王宏志是香港新生代评论家。这些作者的著作登陆台湾,有助于外地尤其是大陆学者论鲁迅的书化暗为明。事实上大陆学者研究鲁迅的书过去主要是以地下出版物或非法进口的模式出现在台北市新生南路、师大路等大学校园附近的流动书摊上的。现在从地下转到地上,显然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且能防止某些专家垄断资料,以别人见不到而加以剽窃的现象发生。二、台湾学者写的论著相比过去,意识形态色彩有所减弱,学术性在不断增强。不过,这些著作,其影响还未超过解严前夕出版的《鲁迅这个人》。一来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地区研究现代文学史的权威刘心皇。二来此书的体系完备,纲目非常详细,是典型的有台湾特色的鲁迅研究专著。值得一提的还有《国文天地》杂志社于1991年9月制作的《鲁迅在台湾》专题,其中有8月17日举行的“解严前后的鲁迅”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主要是作家。他们分别谈了自身接触鲁迅作品的经验、从鲁迅谈到政治对文学的影响、读者如何更广阔地接触鲁迅及同时代的作家作品问题。在会上,各人的发言内容尽管不同,但思想开放,其中诗人罗智成还提出鲁迅是“中国最有资格得诺贝尔奖的唯一人选”的观点,可谓是空谷足音。这个专题的末尾,还刊登了方美芬整理的《台湾近年来鲁迅研究论文索引》目录,为研究鲁迅提供了极大方便。■

猜你喜欢
阿Q全集鲁迅
本刊首任主编吴泽先生全集出版
阿Q和老A
鲁迅《自嘲》句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
《陈望道全集》出版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