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镜子人—意识到难以意识的

2009-12-09 05:54
人人健康 2009年20期
关键词:镜子态度身体

苗 莉

有意识的自我成长需要了解自我的优劣长短、再设定自我完善的目标,再有意识地行动。难就难在第一关,意识到自己。

身体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康的时候我们浑然不觉,恣意地使用它,这时身体的运行状况是难以意识到的,除非有目的地去注意。但一旦让人能够意识到了不舒服、痛、麻、晕了,那么就是身体出问题了。

人生亦然。幸福与顺利与成功常常不被意识到,常被视为自然而然、理所当然。那可能是母亲每天对孩子从早到晚的照料,可能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可能是自己得心应手的事业领域。但一旦进入了意识,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的时候,便是不顺利、不成功需要争取或克服的领域了。

对待身体的好习惯是,经常性地在没有被动地意识到之前加强保健,使它总是处于自然的运行良好状态之中,永远不被意识到是最佳境界。

同理,对待幸福与成功,加强事前的准备与投入,即使是遭遇了不顺利、不成功,也能够在意识中处于一个不与挫折感相联系的位置,只是动用思维,不牵涉到情绪的过程。

但这其中有一个陷阱存在,对于期望取得更大成就的人来讲,意识到是第一步;再经过一些手段使其沉浸于潜意识中是第二步的话,总是在顺利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结果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自己想要另外一个结果,便要脱离这个轨迹,进入意识到无意识的循环。

自我意识有很多种途径,镜子是直观的。但心理和行为的镜子是什么样的呢?

事实上,身边的某些人就是自己心理和行为的镜子。所谓“镜子人”,可以形容为“别人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人;不管对方如何感受,我总是要直接而完整地把对方的态度加以反应”。这可能是孩子,可能是交往不深的人,可能是直率少顾虑的人。

而由于这种人比较少,大家才不容易意识到自己的情况。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即使内心不喜欢也不会说出来,即使评价不高也不当面反馈,造成了虚假的自我认知的氛围。电视中若干频道都在热播的竞赛类节目的评委即可管窥。即使是批评,要淘汰对方,还虚晃一枪,糖衣炮弹最终难免是要爆炸的,逃不掉下台的结局。这便是社会文化氛围,如果冠之以礼貌、客气可以的话,便是第二重的粉饰了。

所以,认知自我先要认出自己身边的镜子人。那可能是经常讽刺自己的人、挑剔自己的人、总是反对自己的人。从这个人的身上,自己的所言所行、态度,常常直接以镜子的方式反馈回来。自己对对方好的时候,对方也客客气气的;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对方发得一点不差。想要把对方当成垃圾筒倾诉一下情绪的时候,对方反而暴发出了更多的情绪。甚至连常用词、表情都一样。

在这种时候,虽然很难过,因为遭遇了挫折,没有得到对方的吸纳,没有在对方经过加工后进行的态度和言辞反馈,但值得庆幸的是人可以连续地自我“觉知”。一旦觉知了自己当下的心理过程,便在自我意识上迈进了一大步。

既然始作蛹者是自己,那么便不要对别人不恭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异议了,改变永远要从自己开始。只是借由了镜子人,更深更多地洞察了自己的品性罢了。反而要感激啊。

猜你喜欢
镜子态度身体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他者的镜子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