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2009-12-10 06:47蔡玉峰龚光容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独立学院实践

蔡玉峰 龚光容

[摘要]专业是高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先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母体高校优势学科为基础,以强化内涵、注重特色为重点,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其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专业设置 实践

[作者简介]蔡玉峰(1971- ),男,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龚光容(1941- ),男,重庆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江苏泰州225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子课题“校企合作培养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与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的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IB070335-B5-04)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16-02

专业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和落脚点,是高校办学方向与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与独立学院的重要纽带,既反映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又体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构成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专业设置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与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决定性作用,设置是否合理、先进,直接影响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教育部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但目前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不紧密、相游离。如何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已成为提升独立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功利化。当前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过于功利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一些独立学院面对市场冲击,捕捉到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未经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就一哄而上,结果导致学生尚未毕业,“热门”就成了“冷门”,陷于被动。二是片面追求“低成本专业”。据统计目前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一半以上都是所谓低成本的人文社科专业,大量设置人文社科专业使独立学院专业设置趋同,造成学生就业难;三是一些独立学院为了吸引考生,不顾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实际,盲目跟办母体高校的“强势专业”“新兴专业”,结果使“强势专业”变成了“弱势专业”,“新兴专业”毫无新意,影响了学校的声誉,降低了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2.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独立学院应立足地方,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专业布局与调整频度应由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所决定。但目前独立学院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一般习惯于举办母体高校的已办专业,不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不紧密,甚至相游离,导致一方面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人才又供不应求,形成了“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并存的尴尬局面。

3.专业内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独立学院定位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基本雷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与母体高校研究型大学的方案、计划、大纲几乎完全一样,师资、实验设备等完全依赖母体高校,专业内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符,结果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不是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低成本专业”和母体高校的“强势专业”“新兴专业”,而应走“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之路,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培养人才。独立学院要根据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及其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根据地方特色经济创办特色专业,使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要在对市场做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以小批量、高频率、快节奏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求独立学院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若干年内持续的人才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朝阳专业”,及时调整“夕阳专业”,对于“昙花专业”以不办为好。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走向,对人才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预先设置专业,“以明天的科技,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

2.以母体高校优势学科为基础的原则。高等教育是一个需要积累的事业。教师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专业的基础、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亦是如此。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办学经验匮乏,学科基础薄弱,一段时间内专业设置只能也必须以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这样,不仅师资等教育资源有了保障,教学质量易于得到保证,而且母体高校优势学科的无形资产也促进了独立学院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但以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不是母体高校有什么专业,就盲目设置什么专业。独立学院要在对母体高校专业内涵正确理解、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师资状况、生源特点以及实验设备等现有教育资源综合考虑设置专业。同时,独立学院还要根据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拓展专业方向,孵化新专业。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独立”办学的优势,打破母体高校学科性学院之间的界限,组合母体高校优势学科资源,积极探索、孵化适合于生产一线的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专业。

3.以强化内涵、注重特色为重点的原则。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已由过去的能否上大学转向了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高等院校间的竞争也已经由无序化、表面化逐渐转变为综合实力和品牌效应的较量。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的高低与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优劣、办学特色等已成为学生择校的决定因素。作为总体竞争力明显不如本一、本二院校的独立学院,其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必须以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扬长避短,针对本地区特有行业的特殊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作为专业设置与建设的目标,努力培育和形成自己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服务为宗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课程的整合、重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完善以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轴心的课程体系;以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数量合适、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建立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通过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三、依托母体,立足地方,面向基层设专业

近年来,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托母体,立足地方,面向基层设专业,提高了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学院的办学活力与整体实力。几年来,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懂设计、会经营、能操作的现代化“蓝领精英”。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其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泰州是长三角地区1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沿江开发”长江北岸的门户,其周边地区制造业、建筑业、医药化工业等具有较好的基础。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泰州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机电(船舶)、医药、化工等三大产业基地和以中小与民营企业为主的海陵数控机床、泰兴减速机、靖江微特电机、姜堰汽配、兴化不锈钢等十多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泰州已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据此,学院依托南京理工大学优势学科,立足泰州支柱产业及其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调整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药、电子电气、化工、建筑等领域多专业协调发展,二十多个专业方向相互支撑的格局。同时,学院依托母体高校设专业,但又与母体高校的专业错位发展,如为了更好地适应泰州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医药城”的发展需求,学院拓展了南京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优势专业的内涵,积极孵化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等应用型专业及专业方向。为了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在传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等专业方向。

2.面向现代服务业,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自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泰州以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和大旅游为重点,以打造服务业“30强”规模企业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将泰州发展成沟通江苏南北、服务长江流域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长三角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在泰州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加强。为此,我院不失时机地对母体高校的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培养外向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会计学、艺术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应用型专业与专业方向,分别与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接。

3.密切关注地方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近年来,泰州调整产业结构,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坚持做强、做大、做优机电(船舶)、化工、医药等三大优势产业的同时,将目标锁定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技术先进、成长性强、关联度高、布局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效、专业化的现代物流和信息、旅游、咨询中介等高成长性服务业。为此,我院在继续做强、做大原有机械、电子电气、医药、化工、建筑等主体专业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发材料、能源、船舶等专业与专业方向,并作为学院的主体专业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使学院逐步成为与泰州新材料、新能源、船舶产业基地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基地。同时,学院还积极开拓广告设计、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等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与专业方向。

四、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中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依托性与独立性的关系。独立学院在初办阶段,专业设置必须依托母体高校,如果失去母体高校的支持与指导,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随着学院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母体高校富余的优质资源已显不足,另一方面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不同,培养目标迥异,独立学院在依托母体的同时必须突出“独立”,要不断加强自有师资、实验室等办学基本条件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完善,以完善的学科带动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竞争中求发展,最终走上真正独立。

2.正确处理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教育需要积淀,师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只有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才能有效避免教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才能不断积累办学经验,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创新办学特色。所以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必须坚持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在灵活中保持相对的稳定,在稳定中谋求灵活的发展。

3.正确处理地域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与重点大学不同,独立学院主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专业设置应当主要依据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使人才培养“适销对路”。但在强调专业设置地域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一定的开放性。如果忽视开放性,不仅不利于学院优势资源的利用,而且还会造成相邻区域专业重复建设,导致学院办学效益的下降。

4.正确处理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既要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选择,将企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专业设置既要强调与母体高校错位发展,强调适应性和应用性,也要体现一定的科技内涵,使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有较好的职业经济地位和较高的职业声望,使独立学院的教育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2]泰州市发改委.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taizhou.gov.cn/art/2008/6/4/art_46_16181.html,2008-06-04.

[3]单嵩麟,潘立本.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独立学院实践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